More 專家分析 News
-
雅浦島與區塊鏈交易(車品覺)
區塊鏈是怎麼來的?故事可以從位於太平洋上的雅浦島說起。在很久之前,島上居民以巨大石頭作為重大買賣交易的貨幣,如土地和房屋買賣及嫁娶之用等,這些特殊的石頭稱為「費」,它可能是分散式貨幣或區塊鏈的最早期示例。
- Posted March 27, 2024
- 0
-
透過數據素養提升未來的技能(王依寧)
在當今數據驅動的經濟中,理解和分析數據,透過數據素養使個人能夠在批判性思維和判斷力方面有效地利用數據,重新定義問題並啟發創造力,並運用數據作為語言和數據故事講述,從而提升溝通的能力,對於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說是關鍵的未來的技能。
- Posted March 27, 2024
- 0
-
STEAM教育需切合生活(鄧淑明博士)
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自此每年都會撥款在中小學加強科普及STEM教育,並於2022年加入藝術(Arts)元素成為STEAM。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比以往3年每年向每所小學資助的40萬元減少了10萬元,但仍撥款逾1.3億元資助小學參加「奇趣IT識多啲計劃」,可見政府的重視。
- Posted March 26, 2024
- 0
-
蘋果作業系統大革新(方保僑)
蘋果公司近日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變更,這些變更將影響作業系統iOS、網頁瀏覽器Safari及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在歐盟地區的運作方式,以符合DMA的要求。變更包括超過600個新的API(應用程式介面)、擴展的應用分析功能、替代瀏覽器引擎的選項,以及處理應用支付和分發iOS應用的新選項。
- Posted March 25, 2024
- 0
-
智能穿戴──健康新助手(林國誠)
智能穿戴設備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個人健康管理方面尤其重要,繼智能手錶及手環後,最新有智能指環。這些設備通過內建的各種傳感器和先進演算法,讓我們隨時隨地掌握身體狀況,採取更科學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目前市面上廣受歡迎的智能手錶及手環功能齊備,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心率監測、睡眠追蹤和運動記錄等,價格介乎幾百元到數千元。部分高端設備更搭載ECG心電圖和血壓監測等專業功能,亦有些智能手錶內建eSIM卡,讓使用者即使運動中仍能保持在線狀態,隨時接收訊息。
- Posted March 22, 2024
- 0
-
為AI賦予面孔和性格(黃岳永)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最受歡迎的角色毫無疑問是鋼鐵俠Tony Stark。不僅是他具有能打造出「有型有款」戰鬥裝甲的天才頭腦,其獨一無二的人工智能(AI)管家Jarvis,同樣讓觀眾羨慕不已。Tony和Jarvis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人們對AI發展的期望。
- Posted March 22, 2024
- 0
-
微電影走向大銀幕(廖錦興博士)
隨着短片熱潮興起,微電影逐漸受到關注。近年不少團體都舉辦了不同主題的電影創作比賽。科技發展及政府的支援政策,使學界或商界都可利用航拍及手機拍攝出精采的微電影作品。從中受益的不僅是香港廣告業,還有電影業和初創公司等。
- Posted March 21, 2024
- 0
-
天涯社區重啟須引新模式(葉文瀚博士)
天涯社區曾是中國內地最火紅的網絡論壇之一,與香港的高登討論區、美國的Reddit並稱「三大論壇」。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三大論壇如今都面臨着不同的困境。天涯社區創立於1999年,在2000年代初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當時,天涯社區以其開放、自由的氛圍,吸引了大量網民聚集於此,討論各類話題。在高峰期,天涯社區的註冊用戶數超過2.5億,成為內地最具影響力的網絡社區之一。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蘋果新戰略適應變遷(車品覺)
蘋果公司據報最近取消其電動汽車計劃,並轉向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蘋果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泰坦計劃」,曾是其雄心勃勃的嘗試。不過面對市場環境改變,以及內部重估戰略決策後,他們最終選擇退出。話說蘋果汽車團隊目前有近2000名員工,還擁有數百名硬體工程師和車輛設計師。這一決策對內部員工、股東、電動汽車及AI產業都有深遠影響。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
在日常工作中發揮數據素養的力量(湛家揚博士)
在一整天接連不斷的會議後,我正前往與扶輪社(Rotary Club)的成員共進晚宴。他們邀請我向他們的成員和朋友分享有關數據素養的見解。儘管感到有些疲憊並且聲音有些沙啞,但當我思考如何有效地向那些不是從事IT行業的朋友傳達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的價值時,我的興奮之情不斷增長。
- Posted March 20, 2024
- 0
最新文章
-
ESG創造價值 不只是合規(湛家揚博士)
香港ESG生態系統正逐步發展,惟中小企仍面對資源有限、技術門檻高等挑戰。對中小企而言,ESG往往被視為額外負擔,因在現實經濟壓力下,企業首要目標是生存。
- September 18, 2025
- 0
-
慎用AI 免墮「偽學習」陷阱(車品覺)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在上中學時,每個暑假最頭疼的就是要寫讀後感,總是拖到開學前才拚命趕工,過程雖然痛苦,卻實實在在地鍛煉腦子。
- September 17, 2025
- 0
-
「氛圍編程」助構思落實(黃岳永)
在大學教授創業課程多年後,今年香港科技大學有個明顯變化:即使是一年級的新生,也需要嘗試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原型(Prototype)。
- September 16, 2025
- 0
-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
- September 15, 2025
- 0
-
AI破語言孤島 助讀懂動物聲音(林國誠)
人工智能(AI)的進展往往令人驚嘆不已,如今它不僅協助人類撰寫文章、設計,更能診斷疾病與駕駛車輛。
- September 12, 2025
- 0
-
AI時代的學習新典範:駕馭變革,打造終身學習力(翁偉基)
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與技能正在迅速改朝換代。過去那種線性、一次性的學習模式已不再適用。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變革的時代,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不斷適應、持續學習的能力。
- September 11, 2025
- 0
-
企業實例看文化驅動創新(湛家揚博士)
一次為本地傳統建築企業的高層培訓中,我見證了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這間公司正面對成本壓力、市場競爭與技術轉型的挑戰。
- September 1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