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OpenAI進軍求職平台顛覆市場(車品覺)
由傳統招聘平台如LinkedIn和Indeed主導的求職市場,即將迎來一場顛覆性變革。OpenAI作為ChatGPT的開發者,正在悄然研發人工智能(AI)驅動的招聘平台(OpenAI Jobs Platform),此舉可能重新定義企業與求職者的連接方式。
- Posted September 10, 2025
- 0
-
AI時代學習之道(黃岳永)
一年容易又開學,每年這個時候,筆者都會提醒同學:「你們學習是為了未來,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今年要學的內容特別繁多,除了課堂內容外,在我任教的大學中,幾乎每一門課程都融入了人工智能(AI)的元素。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GenAI非萬能 勿過分依賴(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普及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無論是撰寫文章、編程輔助,還是在創意思考上提供突破性的啟發。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守護網絡安全 由AI領航(林國誠)
數碼生活日益普及,香港市民在日常工作與消費活動中,愈來愈依賴網上交易與雲端服務。便利之餘,潛藏風險亦愈發嚴峻。
- Posted September 5, 2025
- 0
-
關鍵基建新規 鞏港AI優勢(陳漢偉博士)
明年1月1日起,《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正式生效,成為本港網絡安全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法例涵蓋金融、公共事業、醫療及交通等範疇,既是防禦框架,也是保障智能系統的策略藍圖。
- Posted September 4, 2025
- 0
-
Comet打開智能瀏覽器大門(車品覺)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Perplexity據聞在8月中旬,已向谷歌母企Alphabet發出Chrome瀏覽器的收購邀約,出價高達345億美元。
- Posted September 3, 2025
- 0
-
革新大學教育迎AI挑戰(黃岳永)
自從2022年推出ChatGPT以來,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最近,他被問及自己的孩子會否上大學時,他坦言:「很可能不會。」
- Posted September 2, 2025
- 0
-
超級AI誕生 是突破抑或風暴?(方保僑)
當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興建「Colossus超級電腦母艦」的消息傳出後,大眾再度聚焦於「超級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ASI)這關鍵議題。
- Posted September 1, 2025
- 0
-
AI 的快思與慢想(郭德偉)
人工智能系統的出現源於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提供具效能的決策及減少錯誤。正因為要與人類相互協作,人工智能的思考少不免要參考人類的思維模式去設計。若你想從這角度去認識人工智能,我會推薦你閱讀2002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的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
- Posted August 28, 2025
- 0
最新文章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
AI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方保僑)
近年警方屢揭以人工智能深偽(Deepfake)換臉及聲音合成行騙的案件,利用高科技假冒上司指示滙款、網戀詐騙及冒充官員開視像會議。騙徒已非單純冒充個人,而是利用AI在系統上奪取「合法身份」。
- October 27, 2025
- 0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