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香港擔當國際數據交易橋樑(車品覺)
業內稱為「數據二十條」政策發布後,內地數據交易所(中心)數量快速增加到48間,顯示國內對於數據交易市場的重視程度正在提升,市場制度和規則的建設進程也在加快。雖然目前數據交易量仍然有限,且處於嘗試性起步階段(場外交易量大於場內),但這對香港成為國際數據交易中心是一個積極訊號。
- Posted January 17, 2024
 - 0
 
 - 
					
					
					讓樹木說話(鄧淑明博士)
筆者常說智慧城市始於智慧規劃,但智慧規劃的前提是充裕、有系統並更新及時的數據。這不單對城市管理而言,對於樹木管理也很重要。
- Posted January 16, 2024
 - 0
 
 - 
					
					
					CES 2024消費電子新指標(方保僑)
今年CES展覽會有數個重點,其一當然是2023年開始爆紅的人工智能(AI)科技,很多新產品都內含AI技術,包括英特爾(Intel)的最新AI處理器,加入更強大運算功能,協助產品增添AI能力,誓要與輝達(Nvidia)及高通(Qualcomm)一決高下。
- Posted January 15, 2024
 - 0
 
 - 
					
					
					培養EQ應對科技巨輪 (黃岳永)
很多時在生活中及工作上能否取得成功,EQ都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隨着科技重新定義工作方式,加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人質疑現時所學的知識在未來會否仍然有用,加強培育孩子的EQ也愈受重視。
- Posted January 12, 2024
 - 0
 
 - 
					
					
					培育工業專才 引領香港未來(廖錦興博士)
自美企OpenAI推出人工智能聊天程式ChatGPT後,各種人工智能及相關產品門庭若市,引發教育及工商界別針對這類技術,對教學和營運影響的熱烈討論,工業和創科界更對前沿科技的發展引頸以待。
- Posted January 11, 2024
 - 0
 
 - 
					
					
					《俄羅斯方塊》史上最強玩家 (葉文瀚博士)
近日,來自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13歲少年吉布森(Willis Gibson)(別名 Blue Scuti),成功突破了先前所有玩家的極限。他成功進入《俄羅斯方塊》的第157關,並且達到了系統上限的高分「999999」,最終導致整個遊戲當機。
- Posted January 11, 2024
 - 0
 
 - 
					
					
					淺談法蘭肯斯坦綜合症(車品覺)
「法蘭肯斯坦綜合症」(Frankenstein Syndrome)可以是個比喻,它捕捉了公眾對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憂慮和不安,尤其是面對那些擁有巨大潛力能改變或超越現有自然秩序的技術,如遺傳工程、人工智能、機械人學等的恐懼和焦慮。
- Posted January 10, 2024
 - 0
 
 - 
					
					
					救救洋紫荊 (鄧淑明博士)
洋紫荊是香港市花,在區內隨處可見,卻也成為極端天氣下最受影響的樹木之一。發展局去年11月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0月,過去5年受颱風及暴雨等影響而倒塌或嚴重折斷的樹木品種中,洋紫荊有4年居於頭三位。
- Posted January 9, 2024
 - 0
 
 - 
					
					
					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方保僑)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23年12月27日,聯合發布了關於實施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收集公眾和市場對相關監管建議的反饋和意見。
- Posted January 8, 2024
 - 0
 
 - 
					
					
					人工智能加GIS帶遊客穿越古今(鄧淑明博士)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的產業,10年前曾佔本地生產總值達5%,提供近27萬個職位。但疫情過後,遊客轉向「深度遊」及年輕人流行的「窮遊」(小紅書語),因此亟待開拓新的旅遊焦點。當局可利用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發展古今穿越。
- Posted January 2, 2024
 - 0
 
 
最新文章
- 
					遺忘與記憶 尋找箇中平衡(黃岳永)
					
內地科企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發表的DeepSeek-OCR,乍聽之下是光學文字辨識系統,實則別開生面。
- November 4, 2025
 - 0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POPULAR POSTS
- 
2025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 匯聚業界精英  探索創投與科技未來趨勢
 - 
AI天秤|房委會引進AI天秤 可遠程操控
 - 
AI小說爆紅|日出版商角川 網載AI小說爆紅
 - 
AI教投資|涵蓋股樓債券虛產 Gemini叫人做網紅 Copilot倡創作賺收入
 - 
憑AI賺錢|加國創業家教路 憑AI賺錢5招 客製GPT供訂閱 頂尖CEO也取經
 - 
OpenAI疑侵權|美平台Cameo控OpenAI侵權
 - 
內地仿腦算法|「智者一號」仿腦算法 內地首亮相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 
Smart Sensing|物聯網配AI監控人流 高效省成本 Smart Sensing展覽實測 僅需簡單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