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新零售要做顧客知心人(黃岳永)
線上購物發展多年,網絡原生代早已習慣在手機上左撥右撥,一鍵完成支付和訂貨過程,再走下去要到哪裏?亞馬遜(Amazon)身為最大電商玩家,便率先推出毋須排隊、自動結賬的無人商店Amazon Go。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數碼轉型從政府開始(莫乃光)
但對於普通市民而言,最貼身和貼地的科技應用──政府電子服務又有否與時並進?當我們的政府推動創科的目光只懂投向大灣區、珠三角和前海,又有沒有檢視服務800萬市民的科技能否配合市民的需要?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支持微型創業公司 (老占)
按照傳統競爭的理論,科技會讓創業的門檻降低,一些傳統老公司將被新型小公司取代。如果創業者今天要進入一個市場,就要做這市場不允許、不敢、不願做的事。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科網贏家 不離數據(郝承林)
股神畢非德為何未能捕捉科網投資機遇?其好友蓋茨說得好:「畢非德就是想現在便知道,5到10年後這家企業還會否是王者。這在科技行業根本不可能預測。」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金管Open Sir教路 銀行開戶無難度(凌通)
不少企業受「開戶難」問題困擾,金管局就此與銀行磋商解決方法,並採取連串改善措施,包括在官方網站開闢專頁及特設專用電郵,收集及解答企業疑問,又增加一個名為「Open Sir講場」的專欄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Snap績差股價瀉逾兩成 用戶增長放緩 收入未符預期
Snap行政總裁施皮格爾無懼fb,稱被人抄襲代表自己成功,還暗嘲fb這樣做只是第二間雅虎。不過,業績令投資者很擔心,Snap股價昨天早段一度大跌23.5%,低見17.59美元。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Uber屬運輸公司 歐指執業須領牌
受多宗醜聞困擾的召車軟件Uber又要面對新挑戰,歐洲法院的顧問昨指出Uber是運輸公司,故必須依照歐盟法規申請執照才能執業,這令Uber在全歐盟或面對十分嚴格的監管。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Netflix活用大數據 網絡電視顛覆全球市場
隨着Netflix等網絡電視OTT興起,觀眾追劇習慣已從被動跟隨電視節目表,改為主動點播網絡串流影片,隨時隨地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 Posted May 12, 2017
- 0
-
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存挑戰 (朱鼎健)
若要粵港澳的經濟一體化,各方必須承認在體制上的差異,然後設法克服。例如香港的經濟屬自由開放型,亦高度國際化,市場上超過九成五為中小企;而內地的大灣區則主要由政府主導,所以政策推行會較容易收效。
- Posted May 11, 2017
- 0
最新文章
-
CyberArk|四招監控智能代理
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不過,AI代理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包括代理「幻覺」、濫用行為,以及遭惡意人士利用等。
- November 13, 2025
- 0
-
AI電視|三星電視引入AI對話
南韓三星(Samsung)計劃在2025年推出的全線產品,包括Neo QLED、Micro RGB、OLED、QLED升級電視、智能顯示器及Movingstyle系列,逐步引入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能(AI)技術。
- November 13, 2025
- 0
-
Gemini私有雲|AI運算保私隱
谷歌(Google)周二(11日)推出雲端私有人工智能(AI)運算平台,讓設備透過加密鏈路直接連接到受保護空間,在一個無縫銜接的谷歌技術堆疊上,運行谷歌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emini模型。
- November 13, 2025
- 0
-
Meta楊立昆擬創業|質疑LLM技術 研世界模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計劃離職,改為自行創辦初創。
- November 13, 2025
- 0
-
新圖靈測驗|電腦揪出AI對話
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提出一套新的「電腦版圖靈測試」,旨在判斷人工智能(AI)模型說出的話像不像人。
- November 13, 2025
- 0
-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
- November 13, 2025
- 0
-
電池技術突破|助光能商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助理教授楊光等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 November 12,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