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大企合作|數碼港夥華為雲拓Web3產業
數碼港昨天與華為雲簽署為期3年的合作備忘錄,冀共同推動香港創科生態圈發展及數碼化,賦能本港人工智能(AI)及Web3產業。雙方將共同開拓「Web3產業雲端」平台及技術鏈,為本地Web3初創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助力該技術普及化;同時會在培育人才、推動企業轉型,以及助力產業發展等開展合作。
- Posted February 8, 2024
- 0
-
AI水印|Meta旗下三社媒 AI圖像將列標示
為打擊社交平台泛濫的虛假訊息,Meta Platforms計劃在未來數個月引入工具,於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及Threads標記來自美企OpenAI、谷歌、微軟、Adobe、Midjourney及Shutterstock等平台的人工智能(AI)生成內容,惟暫時未適用於聲音及影片。
- Posted February 8, 2024
- 0
-
AI假證件騙過KYC審查 百元有交易 恐助長金融欺詐
科技媒體404 Media調查發現,地下網站OnlyFake利用神經網絡技術,數分鐘內以人工智能(AI)生成虛假身份證,成功繞過加密貨幣交易所OKX的KYC(認識你的客戶)審查,收費更低至15美元(約117港元)。
- Posted February 8, 2024
- 0
-
IBM申請AI專利 五年1591項稱冠
專利保護研究公司IFI Claims發現,國際商業機器(IBM)在過去5年,於美國申請了1591項人工智能(AI)相關專利,名列榜首。緊隨其後為谷歌(1037項)、微軟(695項)、三星(608項)、英特爾(396項)、Adobe(388項)、Capital One Services(375項),而百度(09888)則有372項申請。所有AI的相關專利中,約22%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 Posted February 7, 2024
- 0
-
蘋果Vision Pro開售 本港水貨炒至4萬
蘋果公司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上周五開售,開放預購10日售出逾20萬部;美國eBay炒價近日飆升至1萬美元。水貨眼罩本周流入本港,據旺角先達昨日報價,256GB及512GB版本分別售3.85萬及4.05萬元。各地首批買家急不及待在街頭炫耀。
- Posted February 7, 2024
- 0
-
華為削高階手機產能 轉谷AI晶片
在中美科技對峙、全球競相發展人工智慧(AI)之際,華為把手機的優先順序排到第二位。路透報道,市場對華為AI晶片的需求飆升,加上在製造方面的限制,迫使華為優先生產AI晶片(昇騰芯片),並放緩高階手機Mate 60的生產速度。
- Posted February 6, 2024
- 0
-
GIS和BIM整合 推進智慧城市(鄧淑明博士)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簡稱中國GIS協會)剛發表〈2023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十大亮點〉,不乏啟發。內地去年加快推進實景三維,包括自然資源部於3月印發《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總體實施方案(2022-2025)》,說明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建設任務、技術路線與方法、主要成果與彙集等。及至11月,中國GIS協會完成首次實景三維軟件測評並發布結果。國家更確立以現代測繪基準、實景三維中國、時空大資料平台,為新型基礎測繪業務格局的主要內容。
- Posted February 6, 2024
- 0
-
日研高能激光衞星 清除太空軌道垃圾
地球外圍的太空,充斥大量垃圾碎片,對衞星運行構成危險。日本衞星營運商SKY Perfect JSAT成立初創Orbital Lasers,主要以激光剝蝕技術(Laser Ablation),將高能量集中在太空垃圾表面,之後材料便會燒蝕並產生推力,旨在把除役衞星或大型殘骸減速,最終將碎片墜入太氣層燒毀。Orbital Lasers目標2027年前開發系統原型,於2029年經營太空垃圾移除服務。
- Posted February 6, 2024
- 0
-
MRI結合機械定位 精準治療腦疾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跨學科團隊,最近開發一款互動式多階段機械人定位器,可於神經外科手術時,利用磁力共振影像(MRI)引導機械人定位,尤其涉及插管或針刺靶向的干預程序,例如活檢、注射、消融、導管放置及腦深層刺激手術,為腦腫瘤及柏金遜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更準確及有效的治療,研究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
- Posted February 6, 2024
- 0
-
朱克伯格舊照賀fb廿歲 分享電腦枱相片首代頁面
前天為社交平台Facebook面世20周年,集團過去曾經歷劍橋分析醜聞、干預選舉指控,以至內容審核等爭議。Meta Platforms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昨日在個人專頁回顧創業以來的難忘時刻,更分享學生時的電腦枱及首代fb截圖,不禁慨嘆一切過得很快,感激沿途不少人才加入,揚言最好的尚未到來。
- Posted February 6, 2024
- 0
最新文章
-
稀宇科技|「六小虎」稀宇傳申港上市 籌50億
內地「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人工智能(AI)初創稀宇科技(MiniMax),綜合外電報道稱,該公司已秘密申請來港上市。
- July 17, 2025
- 0
-
Anthropic新業務|進軍金融分析助投資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及Perplexity近幾個月新增功能,以吸引金融服務業的客戶,目標是擴展AI的商業應用並提升銷售額。
- July 17, 2025
- 0
-
思維鏈|專家促監控「思維鏈」防風險
來自多間國際人工智能(AI)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日前共同發表立場文件,倡議把「思維鏈」(CoT)監控納入未來AI系統安全架構,作為一種補充監督手段。
- July 17, 2025
- 0
-
OpenAI管理文化|重精英管理決策迅速
不少科技人才一直想挑戰自己,躋身頂尖人工智能(AI)科企工作,惟局外人難明箇中辛酸。
- July 17,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燈夥浸大AI監測電網異常
香港電燈(02638)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人工智能(AI)領域的合作。
- July 17, 2025
- 0
-
AI重新定義學習|大學非唯一出路 DSE狀元善用ChatGPT 做筆記習新知
昨天是中學文憑考試(DSE)放榜日,數以萬計的應屆考生手握成績單,站上人生分岔口。輿論依舊關注狀元與升學率,社會焦點始終落在能否升讀大學這條老問題上。
- July 17, 2025
- 0
-
智慧工地|地盤設機械人巡邏更添安全
本港建築界面臨人手短缺問題,引入自主巡邏機械人、智能影像分析、邊緣計算等創新科技,可藉人工智能(AI)提升安全及效率。
- July 1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