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疫境求存 雲端學習市場興起 (黃岳永)
有部分中小企把目光投向網絡平台,藉由雲端提供服務。對於需要學生聚集、着重現場體驗的課堂而言,打造雲端課程,是另闢蹊徑開鑿新天地,還是非常時期的無奈之舉?
- Posted April 30, 2020
- 0
-
暗網黑客當道 專家籲凡人別碰
月中有網絡保安專家發現,超過50萬名Zoom賬戶資料被上傳到暗網(Dark Web)以低價兜售。到底暗網是什麼?作為一般網絡公民,暗網跟大家有何關係?
- Posted April 30, 2020
- 0
-
疫廈警報功能提醒大眾
近月新冠肺炎爆發,保險顧問要跟客人面對面傾談,難免有阻滯。PortfoPlus創辦人黃田剛表示,平台在大約3個月前,增添視像會議功能,剛好派上用場。
- Posted April 30, 2020
- 0
-
港初創PortfoPlus一站式管理保單 綜合分析需要 AI計算投保潛力
太多保單難以管理?手機應用程式PortfoPlus,讓投保人士一站式管理保單;系統亦會輔助保險從業員,分析客戶保障範圍是否足夠,以便提供更佳的投保建議。
- Posted April 30, 2020
- 0
-
One Mask推出港產口罩滿足供應 靠Microsoft科技應付下單至送貨流程
何錫漢本職為一位物理治療師,08年創立Sportsline,將運動科學帶給群眾,突然轉去做口罩,是因為見到香港出現口罩荒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27/04)
本港金融科技初創Oriente宣布,於B輪融資籌集了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領投方為恒基地產(00012)聯席主席李家傑,以色列軟件公司Wix.com及其他現有投資者亦有參與。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
疫情為本地創科帶來機遇 (鄧淑明博士)
香港一直以國際金融中心見稱,人才輩出,但創科界卻人才奇缺──你問問文憑試的尖子,有多少以資訊科技為首選科目?本地缺乏有口皆碑的創科成功例子,令家長和學生對前景充滿疑慮。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
日協會送出百部超任 讓玩家疫情享親子樂
打機成為避疫大熱之選。日本復古遊戲協會(JARGA)認為,這是宣傳經典遊戲好機會,準備了100部日版超級任天堂主機(SFC),分發到有16歲或以下小朋友的家庭。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
MIT穿戴裝置 8手勢操控無人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旗下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最近研發一種穿戴式裝置,讓人揮手、握拳或拉緊手臂等,用體感來操控無人機。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
蘋果傳延推5G iPhone 下半年訂單削兩成
全球消費者對手機需求減弱,疫情亦拖慢有關生產進度。《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原定本年推出的5G版iPhone,將押後一個月登場,並縮減下半年兩成iPhone訂單。
- Posted April 29, 2020
- 0
最新文章
-
科企出海|網龍夥中科聞歌 AI技術出海
網龍(00777)及其子公司創奇思(Cherrypicks),日前聯同中科聞歌成立戰略聯盟,成為境外唯一出海平台與商業化夥伴,以推動內地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出海。
- August 18, 2025
- 0
-
GEO|AI概覽添流量 重塑行銷策略
NP Digital最近發布報告,在美國訪問了1000位美國成年人,亦聯繫600名全職從事行銷、市場研究、銷售及廣告工作的專業人士,探討SEO趨勢,以及對行銷績效及策略的影響。
- August 18, 2025
- 0
-
識別AI片|九招識別人工智能生成影片
科技媒體Mashable於是傳授九大招數,讓觀眾以更敏銳的眼光及懷疑態度,發掘內容中的蛛絲馬跡,識別AI生成的病毒影片。
- August 18, 2025
- 0
-
科幻科學|學者倡對未來科技超前部署
最近德國、加拿大及法國的3位學者提出一種「科幻科學」(sci-fi-sci)概念,試圖以實驗模擬未來科技,收集參與者的態度及行為數據,預測科技對社會的可能影響,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 August 18, 2025
- 0
-
代孕機器人|全球首款料一年內面世 技術突破與倫理爭議並存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正於北京舉行,市場傳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張其峰領銜的科研團隊,正研發全球首款配備「人工子宮」的仿人機器人,能夠模擬真人從受孕至十月懷胎直至分娩的全過程,售價預計不逾人民幣10萬元,並有望在一年內推出。
- August 15, 2025
- 0
-
Figure AI機械人|美機械人懂自動摺毛巾
毛巾質地柔軟,沒有固定形狀,摺疊時容易起皺或纏結。如此沒特定幾何形狀可記住,也沒有單一「正確」抓握點,對人形機械人甚具挑戰。
- August 15, 2025
- 0
-
科企職場文化|OpenAI新丁派心得 面試要謙虛
一位剛加入OpenAI的資深研究員奧菲斯登(Bas van Opheusden),近日在社交平台X公開長達8頁的求職技巧,講解如何在人工智能(AI)職位面試脫穎而出。
- August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