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科技動態 News
-
IBM超級電腦領軍尋肺疫藥 白宮夥科企 組高能運算聯盟
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毫無受控跡象,總統特朗普宣布,與多家科企組成「新冠病毒高性能運算聯盟」,動用超級電腦應付疫情。
- Posted March 24, 2020
- 0
-
無現金支付進一步突圍 (方保僑)
抗疫過程中,很多生活細節亦隨之改變,例如以往我經常會帶備小量現金傍身,但其實鈔票布滿細菌,所以現在都盡量避免現金交易,改為利用八達通或信用卡等電子支付方式。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金融科技協會憂肺疫礙融資
香港金融科技協會(FTAHK)創會兼董事會成員董欣怡受訪時指出,「我們估計(疫情)第一波影響會在集資方面,可能出現放緩甚至擱置情況,尤其對規模較小的初創影響會較大。」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傳統與線上券商勢掀整合潮
近年冒起的社交投資網上交易平台eToro,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Yoni Assia表示,留意到在消費者佔有率,以及公司機構參與度方面,「大家都對網上投資平台愈來愈感興趣。」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比特幣疫市瀉 避險價值淪喪 投資平台eToro:目前太投機 未來仍看好
比特幣(Bitcoin)一直為極具爭議的新類型「資產」隨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股、債、滙市飽受衝擊,比特幣價格也暴跌,令其「數碼黃金」地位再受質疑。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從土生隨土去 麥稈飲管改變世界 (高智櫻)
近年不少人關注塑膠飲管污染的問題,日本石川縣的蒲田女士看到海龜被膠飲管穿鼻的影片後感到痛心,激發她製造對環境無害的飲管代替品,避免大海的悲劇再次發生。
- Posted March 21, 2020
- 0
-
NASA關兩太空中心 登月計劃恐延誤
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四宣布,關閉在新奧爾良和密西西比州的太空中心,以防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上述兩個太空中心早前正分別進行登月火箭,以及火箭助推器的建造項目。
- Posted March 21, 2020
- 0
-
軟銀籌集780億 助持股企業抗疫
外電報道,日本軟銀希望為願景基金(Vision Fund)額外籌集100億美元(780億港元)資金,以協助獲基金入股的企業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帶來的挑戰。
- Posted March 21, 2020
- 0
-
串流平台降畫質免網絡塞車 多國禁民眾外出 數據使用量激增
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及YouTube宣布,將下調歐盟地區的影片解像度,以免當地互聯網網絡受阻,亞馬遜Prime Video周五(20日)亦對行動表示支持。
- Posted March 21, 2020
- 0
-
中國抗疫模式值海外參考 (黃岳永)
預防始終勝於治療,而中國一連串政策的確有效降低疾病確診數字,與其等疫症大幅擴散,醫療系統崩潰才採取措施,倒不如提高資訊透明度,提高國際合作,以有效政策來控制疫情傳播。
- Posted March 20, 2020
- 0
最新文章
-
科企出海|網龍夥中科聞歌 AI技術出海
網龍(00777)及其子公司創奇思(Cherrypicks),日前聯同中科聞歌成立戰略聯盟,成為境外唯一出海平台與商業化夥伴,以推動內地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出海。
- August 18, 2025
- 0
-
GEO|AI概覽添流量 重塑行銷策略
NP Digital最近發布報告,在美國訪問了1000位美國成年人,亦聯繫600名全職從事行銷、市場研究、銷售及廣告工作的專業人士,探討SEO趨勢,以及對行銷績效及策略的影響。
- August 18, 2025
- 0
-
識別AI片|九招識別人工智能生成影片
科技媒體Mashable於是傳授九大招數,讓觀眾以更敏銳的眼光及懷疑態度,發掘內容中的蛛絲馬跡,識別AI生成的病毒影片。
- August 18, 2025
- 0
-
科幻科學|學者倡對未來科技超前部署
最近德國、加拿大及法國的3位學者提出一種「科幻科學」(sci-fi-sci)概念,試圖以實驗模擬未來科技,收集參與者的態度及行為數據,預測科技對社會的可能影響,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 August 18, 2025
- 0
-
代孕機器人|全球首款料一年內面世 技術突破與倫理爭議並存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正於北京舉行,市場傳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張其峰領銜的科研團隊,正研發全球首款配備「人工子宮」的仿人機器人,能夠模擬真人從受孕至十月懷胎直至分娩的全過程,售價預計不逾人民幣10萬元,並有望在一年內推出。
- August 15, 2025
- 0
-
Figure AI機械人|美機械人懂自動摺毛巾
毛巾質地柔軟,沒有固定形狀,摺疊時容易起皺或纏結。如此沒特定幾何形狀可記住,也沒有單一「正確」抓握點,對人形機械人甚具挑戰。
- August 15, 2025
- 0
-
科企職場文化|OpenAI新丁派心得 面試要謙虛
一位剛加入OpenAI的資深研究員奧菲斯登(Bas van Opheusden),近日在社交平台X公開長達8頁的求職技巧,講解如何在人工智能(AI)職位面試脫穎而出。
- August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