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創新生態圈 News
-
疫情下如何用AI提升教育 (車品覺)
10年來,人工智能等技術一直在顛覆和改進全球各類產業。作為全球第二大行業的教育,基本上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可是,這種情況可能會因為一場疫症而改變!
- Posted March 30, 2020
- 0
-
科網股難「免疫」 (高天佑)
無論如何,fb的例子證明了,萬一整體經濟陷入萎縮,網企很難完全「免疫」。即使現在說網購、網遊等業務可望暫時受惠,但假若很多人將會失業,他們花費於購物和娛樂的開支遲早會縮減。
- Posted March 27, 2020
- 0
-
疫情中誕商機 (黃岳永)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慣常的工作都需要換個方式繼續。當市民成功試用新方式後,可預期一旦疫情過去,全新的經營模式將令「舖面」或「實體服務」的需求大減,地產霸權的經濟模式勢備受挑戰。
- Posted March 27, 2020
- 0
-
美國88城市網速驟降 最勁跌四成
寬頻分析網站BroadbandNow發表報告,指過去一周,美國有多達88個城市的網絡速度明顯下降,令人不禁懷疑,是否因為太多人在家辦公或宅居「煲劇」解悶,導致網絡減速。
- Posted March 27, 2020
- 0
-
科大AI發燒偵測系統助防疫
發燒是新冠肺炎的常見病徵,香港科技大學近日研發出一套「智能發燒偵測系統」(SFSS),聲稱能同時檢測最多100名、最遠10米外的途經人士有否發燒,準確度達正負攝氏0.2度。
- Posted March 25, 2020
- 0
-
城大研發高效太陽能電池
全球近年大力推廣採用太陽能,應對能源短缺及環境污染問題。香港城市大學研發出全無機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宣稱為迄今效能最高的同類裝置,可低成本生產。
- Posted March 24, 2020
- 0
-
無現金支付進一步突圍 (方保僑)
抗疫過程中,很多生活細節亦隨之改變,例如以往我經常會帶備小量現金傍身,但其實鈔票布滿細菌,所以現在都盡量避免現金交易,改為利用八達通或信用卡等電子支付方式。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金融科技協會憂肺疫礙融資
香港金融科技協會(FTAHK)創會兼董事會成員董欣怡受訪時指出,「我們估計(疫情)第一波影響會在集資方面,可能出現放緩甚至擱置情況,尤其對規模較小的初創影響會較大。」
- Posted March 23, 2020
- 0
-
軟銀籌集780億 助持股企業抗疫
外電報道,日本軟銀希望為願景基金(Vision Fund)額外籌集100億美元(780億港元)資金,以協助獲基金入股的企業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帶來的挑戰。
- Posted March 21, 2020
- 0
-
科技園補助400初創 每間限7.5萬
香港科技園公司新增一項財務支援措施,向參加旗下3個創業培育計劃的初創給予資金補助,每間公司總額上限為7.5萬元,以減輕他們肺疫下的財務負擔。
- Posted March 19, 2020
- 0
最新文章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成立馮諾依曼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早前正式成立馮諾依曼研究院(VNI),名稱取自人稱電腦之父的John von Neumann(本報譯馮諾伊曼),致力推動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及先進超級運算等前沿技術。
- May 12,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磁控血液機械人治顱內腫瘤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聯同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王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研究員徐天添博士等港深聯合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於顱內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May 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理大非入侵檢測「糖尿上眼」
香港理工大學致力推動「醫工結合」,以及人工智能(AI)賦能醫學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最近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應用於眼科診斷上,完全避免傳統注射顯影劑的風險。
- April 29, 2025
- 0
-
LLM人格評估|理大新系統評估大模型人格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力恒領導的團隊,近日研發一套名為「語言模型人格評估」的AI驅動系統,能透過語言分析對LLM人格特徵進行量化評估。
- April 25, 2025
- 0
-
法律AI|商湯夥中大研法律資訊AI
本地人工智能(AI)軟件公司商湯(00020)與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基於商湯粵語大模型Sensechat共同開發法律資訊AI模型,並計劃開放予香港公眾使用。
- April 25,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日內瓦發明展 科大奪38獎
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周日(13日)閉幕,今年共吸引來自約35個國家及地區的發明家、大學、機構及公司,提交近1050項發明,當中299項來自香港。
- April 15,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微型手術機械人 助取樣送藥 AI感應裝置PhyTac 加快中風者復康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申亞京領導的團隊,近日結合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技術,研發三款突破性的智能醫療器械,分別是全球最小多功能手術機械人、AI手部觸覺交互系統PhyTac,以及居家肺部功能檢測儀。
- April 1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