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創新生態圈 News
-
浸大兩學者獲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香港浸會大學兩名科學家賈偉教授及蔡宗葦教授,今年分別獲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及外籍院士,表彰兩人分別在代謝與生理學領域,以及環境分析化學領域的成就。歐洲科學院成立於1988年,該院約5000名院士均為頂尖科學家及學者,當中包括83位諾貝爾獎得主。
- Posted June 7, 2023
- 0
-
港金融科技賽起動 全球12城市招才
投資推廣署(InvestHK)昨推出全球Fast Track計劃2023,今年擬引入全球初創飛躍競賽,於本月至9月期間,在本港、深圳、東南亞、印度、歐洲、中東及北美地區共12個城市舉行實體準決賽及網上比賽。
- Posted June 1, 2023
- 0
-
中學生研系統 提醒地盤工友免中暑
本港天氣近日持續酷熱,來自鳳溪第一中學的一支4人團隊,以「智慧工地安全系統」項目,入圍第二屆香港創科展。團隊成員林子傲稱,因觀察到校園附近一個地盤,有工人缺乏相應安全保障措施,故此想為這類情況提供解決方案,提醒員工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
- Posted June 1, 2023
- 0
-
港大脈衝星無人機可自主導航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以自旋運動為研究核心,最新設計一款無人機「脈衝星」(PULSAR),利用動力飛行而不需要驅動雷達傳感。機身更具備感知及建圖等多種功能,恍如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人類利用自旋探測器實時構建洞穴三維地圖的場景。
- Posted May 31, 2023
- 0
-
丘成桐等七科學家獲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基金會昨公布今年得獎者名單,3個獎項包括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由7位科學家獲得。今年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美國芝加哥大學Vladimir Drinfeld,和中國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
- Posted May 31, 2023
- 0
-
京催谷AI冀2025產值3000億 每年要增長一成 培育10家獨角獸
內地加快推動人工智能(AI)發展,北京政府昨天發布《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多項工作目標,包括到2025年AI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 Posted May 31, 2023
- 0
-
孫東:人才庫待遇大幅調高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中新網》訪問時表示,為了挽留本地人才,政府提出新措施,自4月起大幅調高人才庫人才的待遇,博士畢業生薪酬待遇的津貼額提升到每月4.5萬元,每人可以獲得3年的資助。
- Posted May 31, 2023
- 0
-
洗廁所都要AI (高天佑)
中國哲學家莊子二千幾年前講過「道在屎溺」,意思是觀察糞坑也能夠以小見大。對於個人和社會,「去廁所」都是一件重要事項。AI技術若能提升公廁水平,令市民隨時如廁更加方便暢快爽利,同時協助政府節省成本,並減輕前線人員厭惡性工作負擔。
- Posted May 30, 2023
- 0
-
理大研有機太陽能電池 功率轉換效率創紀錄
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近日在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取得突破,首次在二元OSC(即光活化層中只有供體及受體)的條件下,成功提高功率轉換效率至19.31%,創下紀錄新高;研究成果已於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 Posted May 29, 2023
- 0
-
應科院夥百度擴車聯網落地應用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與百度智能交通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推動在香港更多場景應用自動駕駛及車聯網技術,並探索高精地圖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完善香港智慧出行生態圈。透過這次合作,應科院將與百度智能交通進一步擴展車聯網技術的落地應用場景。
- Posted May 26, 2023
- 0
最新文章
-
都大啟動「天使基金」培育首五間初創公司 各獲高達100萬港元支持業務發展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第三屆「創業日」於7月18日舉行,吸引逾200名來自初創培育機構代表、業界翹楚、校友和師生參與,就創新創業展開交流。活動重點是「都大初創基金」轄下「天使基金計劃」的啟動儀式,首批五間具發展潛力的初創公司,分別獲投資最高達100萬港元,推動其業務發展;同場亦頒發本年度「薈創點」創業比賽的優勝結果。一眾獲選項目不僅展現了學生與校友的創新精神,同時亦反映都大在支援及培養創業人才的努力成果。
- July 25, 2025
- 0
-
速效治血栓|中大磁控微導管 速治腦血管栓塞 向大腦中遠端注藥 打碎兼吸走血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工程學院,近日合作研發「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為首創頭部會主動旋轉的磁控亞毫米微導管,應用於針對性腦血管介入治療。
- July 23,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3D成像技術 減病人接收輻射
CT掃描常見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及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惟缺點是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的輻射之中。
- July 1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燈夥浸大AI監測電網異常
香港電燈(02638)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人工智能(AI)領域的合作。
- July 17,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研新QRLED 更耀眼節能
發光二極體(LED)過去數十年,早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以至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近年亦急速發展。
- July 16,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光催化微型機械人治鼻竇炎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聯同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王奔副教授及廣西大學張亞斌教授,成功研發創新治療平台「光催化微型機械人」(CBMR),特別適用於鼻竇炎等深層生物膜感染。
- June 27, 2025
- 0
-
科大新晶片|助數據中心慳電提效 採異質封裝技術 MicroLED作通訊光源
為滿足新數據中心和未來6G流動網絡的發展,香港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研發了一款突破性半導體晶片,結合矽基「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及氮化鎵(GaN)芯粒,適用於下一代通訊系統。
- June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