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feature News
-
港產智能咪錶推出 可系統自動計車費
本地的士管理營運商Mobile Shop旗下CabCab及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昨宣布,共同推出本地首個獲得政府認可的智能計程車咪錶,系統可自動計算車費,並提供電子收據、自動計費、電子支付等功能。
- Posted February 1, 2024
- 0
-
企業加持AI大操作 帶動高收入成趨勢
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昨發布年度行業報告《2024科技、傳媒和電訊行業預測》,集中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可持續發展、媒體、娛樂和體育,以及電訊與科技四大領域的行業趨勢。
- Posted January 31, 2024
- 0
-
國產技術|國產主機板亮相 包辦零部件功耗低
內地加速半導體行業國產化,希望在供應鏈實現自主可控,減少對海外技術依賴。總部設於北京的集特智能(GITSTAR)近日發布首款全國產化個人電腦(PC)主機板GM7-2602-02,標榜處理器、零組件皆為中國自產。
- Posted January 30, 2024
- 0
-
AI食電|全球數據中心破8千 AI耗電量三年翻倍
國際能源署(IEA)周三(24日)發表年度分析報告,指全球數據中心多達8000多個,在數據中心、加密貨幣、人工智能(AI)推動下,這些設施的全球電力需求將倍增至相當於德國的消耗水平。報告估算全球至2026年,總電力需求再上調3.4%。
- Posted January 26, 2024
- 0
-
料部份工種被取代 AI威脅被高估
人工智能(AI)概念融入職場,不少員工擔心被搶走飯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CSAIL實驗室領導的一項研究,就向打工一族大派「定心丸」,表明AI威脅尚未迫在眉睫。
- Posted January 24, 2024
- 0
-
科大研人造類器官 高效採樣測評污染
香港空氣和水污染問題,關乎市民健康。科技大學最近領導的聯合實驗室團隊,研究以3D打印技術及Meta-Scaffolds超材料,結合小鼠幹細胞製作人造類器官(Artificial Organoids),以測試空氣和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潛在禍害。
- Posted January 19, 2024
- 0
-
OpenAI新政策宣言 武器化惹擔憂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世界各地的軍事機構對應用此新技術持謹慎態度。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爆料,美企OpenAI上周低調更新政策網頁措詞,不再明文禁止把其技術用於「軍事及戰爭」層面。政策最新版本維持其大型語言模型(LLM),不能用於任何潛在造成傷害的行為,以及「開發或使用武器」等警告字眼。
- Posted January 16, 2024
- 0
-
粟米汁廠引智能產線 生產力局助產能飆升
港府於2020年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生產商在港發展先進製造業。生產力局以5G及工業物聯網技術,研發出SMART PATCH(智能插件),為本港飲品商引進智能生產線,令其生產力半年內提升9倍。
- Posted January 12, 2024
- 0
-
科大研噴霧驅床蝨 實驗證效用超99%
活動現場展示了實驗室研發的驅蟲噴霧,聲稱10分鐘內有效驅除床蝨,並且滅活高達99.9%的高傳染性病毒、細菌、孢子等。港隊運動員將會獲贈這款噴霧,於今年7月揭幕的巴黎奧運會應對肆虐歐洲的床蝨問題。
- Posted January 11, 2024
- 0
-
實境眼鏡眼罩之爭 SonyXR產品登場
日本索尼(Sony)與德國西門子(Siemens)研發一款XR(延展實境)眼罩產品,當中搭載高通Snapdragon XR2+ Gen 2平台,讓專業用戶透過「視訊透視」功能,即時渲染3D物件紋理及人臉表情,推動跨產業數碼轉型,實現工業元宇宙的願景。
- Posted January 10, 2024
- 0
最新文章
-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海世博閉幕 150款機械人獻技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昨於上海世博展覽館閉幕,今年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方米,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 July 29, 2025
- 0
-
Threads日用戶破億 力逼最大對手X
數碼市場情報公司Similarweb最新數據顯示,Meta旗下社交平台Threads每日活躍用戶(DAU),已逼近其最大對手、富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社媒X,可能會吞佔更多廣告收入。
- July 9,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June 30,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June 24, 2025
- 0
-
中大研無電線產品 日內瓦發明展奪獎
坊間的無線產品雖然容易攜帶,其內置電池卻需要經常充電或更換,造成不便。香港中文大學卓敏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廖維新教授,以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李鑫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動能──電能」轉換技術,分別研發了無電池無線鍵盤和具備步態監測功能的無電池智能鞋墊。
- June 5, 2025
- 0
-
人機合一路途遙遠 快則廿年慢則百年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專研大腦感知的拉赫涅夫(Dobromir Rahnev),認真回應一名15歲印度青年的提問,發表他對「意識上傳」的最新觀點。他相信思維上傳有天會實現,最樂觀預測是2045年,即距今大約20年後,保守估計是200年。
- June 3, 2025
- 0
-
內地AI醫企落戶香港 未來研與西醫結合
內地人工智能(AI)數碼醫療企業「問止中醫」,今年1月已向港交所(00388)提交主板上市申請,一旦上市將成為中醫結合AI領域的第一股。
- May 2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