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feature News
-
浸大開腦成像中心 冀培育跨學科人才
香港浸會大學「生命科學成像中心」昨舉行開幕禮,致力把腦部成像技術應用於跨學科教育及研究上。目前浸大已開辦4個跨學科本科課程,盼培育學生,引領廿一世紀由創科帶動的發展。
- Posted January 9, 2024
- 0
-
組初創研發 夥政府拓商業化
研先驅獎之環境科學先鋒獎。Y-LOT 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靜嫻認為,填海是未來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而生態海岸線研究有助改善環境之餘,更具創新及可執行性,惟仍須思考商業模式。
- Posted January 8, 2024
- 0
-
蠔殼成生態海岸線 延續生物多樣性
博士後研究的羅智超,其所屬團隊研發一種以蠔殼為原料的人工生態組件,可放置在海堤上形成「生態海岸線」,有助提升海岸線的生物多樣性。
- Posted January 8, 2024
- 0
-
日系相機添新功能 數碼簽名防AI改圖
尼康、索尼及佳能等日本相機廠商正為數碼相片引入數碼簽名功能,詳列日期、時間、拍攝地點及攝影師等資訊;若影像是以AI建立或被竄改,驗證工具將標記為沒有「內容憑證」(Content Credentials),以區分真實及深度偽造照片。
- Posted January 2, 2024
- 0
-
智能鏡頭掃描場景 助視障者重獲視野
Vidi Labs研發出人工智能(AI)穿戴式裝置Seekr,幫助視障人士探索身邊環境,更憑藉此發明躋身環球創業比賽JUMPSTARTER 2023的「30強入圍隊伍」。
- Posted January 1, 2024
- 0
-
員工視訊設備落後 混合模式或將普及
思科最新調查顯示,經歷新冠疫情實施居家工作(WFH)後,本港逾九成受訪者希望每周至少返辦公室幾次,逾七成受訪者指工作場所未能讓他們發揮最佳表現。
- Posted December 21, 2023
- 0
-
冒險家夫婦跨兩極 籲關注氣候危機
電動車充電池技術不斷改善,行駛距離比以往顯著提升,更可輕鬆穿州過省。英國冒險家夫婦Chris Ramsey及Julie Ramsey,今年3月以改裝電動車Nissan Ariya e-4ORCE,從磁北極1823出發,一路南下,9個月內行走了1.7萬英里(約2.74萬公里),二人橫跨南北美洲14個國家,最近完成北極駕駛到南極的創舉。
- Posted December 20, 2023
- 0
-
德媒夥AI提供新聞 用戶可提詞索閱
身處人工智能(AI)時代,新聞界應擁抱科技,還是保持專業獨立,行內一直存在爭議。德國媒體集團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周三宣布,成為全球首間出版社與美企OpenAI合作,雙方都拒絕透露財務條款。
- Posted December 15, 2023
- 0
-
Tesla新機械人面世 手執雞蛋無破損
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昨在社交媒體X上載Optimus第二代機械人(Gen 2)的最新短片,預告產品在本月內發布。相比今年3月曝光的Gen 1,新版機械人重量減少10公斤,步行速度提升30%,更能跟拍檔表演跳舞,惟暫未做出跳躍動作。
- Posted December 14, 2023
- 0
-
微軟與工會達共識 與工人分享AI技術
微軟(Microsoft)與美國最大工會「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達成歷史性協議。雙方計劃實現三大目標,分別是「與勞工領袖及工人分享有關AI技術趨勢的深入資訊」、「把工人的觀點及專業知識納入AI技術開發」和「協助制定支援前線工人需求及科技技能的公共政策」。
- Posted December 13, 2023
- 0
最新文章
-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海世博閉幕 150款機械人獻技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昨於上海世博展覽館閉幕,今年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方米,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 July 29, 2025
- 0
-
Threads日用戶破億 力逼最大對手X
數碼市場情報公司Similarweb最新數據顯示,Meta旗下社交平台Threads每日活躍用戶(DAU),已逼近其最大對手、富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社媒X,可能會吞佔更多廣告收入。
- July 9,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June 30,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June 24, 2025
- 0
-
中大研無電線產品 日內瓦發明展奪獎
坊間的無線產品雖然容易攜帶,其內置電池卻需要經常充電或更換,造成不便。香港中文大學卓敏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廖維新教授,以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李鑫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動能──電能」轉換技術,分別研發了無電池無線鍵盤和具備步態監測功能的無電池智能鞋墊。
- June 5, 2025
- 0
-
人機合一路途遙遠 快則廿年慢則百年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專研大腦感知的拉赫涅夫(Dobromir Rahnev),認真回應一名15歲印度青年的提問,發表他對「意識上傳」的最新觀點。他相信思維上傳有天會實現,最樂觀預測是2045年,即距今大約20年後,保守估計是200年。
- June 3, 2025
- 0
-
內地AI醫企落戶香港 未來研與西醫結合
內地人工智能(AI)數碼醫療企業「問止中醫」,今年1月已向港交所(00388)提交主板上市申請,一旦上市將成為中醫結合AI領域的第一股。
- May 2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