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業界倡議|「無感通關」促進交流 iProA:規劃北都智能總部 聚集巨企加快建設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在今年9月發表,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昨舉辦傳媒午宴,除了介紹下半年重點科創活動,亦向政府提出多項期望。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廸指出,北部都會區、河套合作區有待發展,認為科技是用來「利民」及減少浪費,例如藉由人臉識別技術,實現「無感通關」,便利兩地人員流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及訊息流。
冼漢廸提到北都的建築計劃,他建議在頂層考慮合併一批類似的企業,再聯合興建總部大樓,「例如這裏是AI(人工智能)的大廈,我可聯合5間到10間不錯的企業去招標。」此舉除了能發揮產業的「群體」(Cluster)效應,有助加快建設速度,又能製造就業機會。他認為民間「傾唔掂數」,故港府旗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OASES),可以扮演協調的角色,把各方的需求整合,加強企業在港設立總部的誘因。
引入充電標準迎粵車南下
本地大力推動「盛事經濟」,但中外人員來港都不容易,冼漢廸以科技會議為例,邀請外地科學家出席時,他們要申請簽證卻很困難。同時,國企老總或內地官員,他們每年來港次數有限,「可能一年只有兩次」,無法加深對本港了解。他表示,「香港不算是境外」,既然本地要搞「盛事經濟」,不應加上太多限制,直言「應該不限次數」。
冼漢廸:低空經濟法規要追上
其他《施政報告》建議方面,本港現有不少科創中小企,惟現時要申請補貼計劃,往往要付費由中介處理,最終會影響獲得金額。冼漢廸建議,利用AI技術,讓中小企填好資料後,就能獲悉哪些項目符合資格,有助推動全香港AI智能化。他又說,另一社會迫切需要是,政府快將推出「粵車南下」政策,而香港電動車充電設備,主要屬於歐美的標準,為預防車輛充電潛在風險,「一定要加入內地標準」。
談到本港近期積極發展「低空經濟」,冼漢廸認為中國是「彎道超車」,步伐「全世界都冇咁前」。他以深圳親身體驗為例,他在手機網購頭痛藥,最快15分鐘送抵公司,而成功載物之後,載人是下一步。以上除了在商業角度考慮是否划算,法規上也必須追得上,萬一無人機從空中跌下,會對市民造成危險,強調要安全穩陣。
另外,協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展多項活動,除了啟動2025世界信息峰會大獎中國區選拔賽、聯合杭州科大矽谷在本港承辦沙龍分享,以至「四川天府杯」香港海選活動,8月將舉行202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生計算機創新作品頒獎禮。在開學的9月份,協會計劃在本港12間中小學,推廣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及AI教育,並舉辦兩場工作坊,為師生提供實用經驗。
至於AI年代教育如何發展,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楊全盛同意,學習模式是不能逆轉。相比以往在圖書館搜尋論文,如今要求學生不用AI工具,就等於做功課不能上網。不過,人類知識需要不斷累積,正如「九因歌一定要背」,背誦有其需要,但比例可能愈來愈少,語言能力反而更重要。他提到,「我自己教小朋友,都會更加着重其語言處理,以及結構化思維。」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