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創業 唯快不破(黃岳永)
最近準備創業課程的內容時,與幾位年輕但已在市場上歷練多年的創業者重聚,其中更有筆者以前的學生。談及這十多年來的變化,當中有人曾拿到上千萬美元的投資,也有人數度轉型、跌倒再起,但這幾年踏進人工智能(AI)年代,他們有個共同體會──AI時代的勝負,不再取決於資源,而在於速度、學習力與變化的勇氣。
電影《功夫》有句台詞,「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意指世上再怎麼強的武功,都無法破解「快」的速度,這句話正好形容現今創業界的情況。有新創企業創辦人直言「speed is everything」,因為AI工具使試驗與修正周期顯著縮短,創業者能迅速測試市場反應,靠快節奏的試錯找到定位。
如今從構思到產品推出,以「天」為單位計算已不是誇張,失敗不再是挫敗,而是找市場定位(Market Fit)的過程,在AI的支持下可謂是「try fast, fail cheap」,大大加快創業的過程和周期。
另一個AI時代創業鐵律是不可戀戰。許多創業者倒在自我滿足上,尤其是AI降低入門門檻,即使產品現時熱賣,新對手往往在轉瞬之間出現、取代你的產品。當市場規則不斷重寫,停下便等於落後。創業者需要的不只是毅力,更要有隨時推倒重來的心態。
AI技術的快速進步,使三五人便能完成過去要數十人合力的工作。產品經理變身Prompt Manager,重點不再是既定關鍵績效指標(KPI),而是一種持續試驗、持續學習的文化。如今市場上「短小精幹」的團隊才是主流,臃腫的架構反而阻礙了發展。
事實上,現時創業團隊最看重的,不再是傳統評估人才水平的學歷與經驗,而是AI熟練度與學習敏捷度,說到底,就是誰能與AI共事。
「識用AI」只是基本,「懂得與AI共創」才是關鍵優勢。掌握AI、樂於自學、善於適應與保持好奇,才是新時代的核心能力。真正具有價值的,是能懂得持續升級自己的人。
當專業知識逐漸商品化,知識產權的焦點也從專利與程式碼,轉向獨特流程與創意思維。所以說,能夠整合AI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是現今具有價值的能力。
當AI重新塑造中美之間的競爭秩序,創業者更需洞察市場無時無刻變化。在AI時代的學習方式,不再是死記狂背,而是邊做邊學、邊失敗邊反省。
正如其中一位創業者所言:「AI時代,最重要的不是懂AI,而是與AI一起創造未來。」我們永遠不可能等到完美方案,唯有行動與反思,才能讓自己不被時代拋棄。畢竟在這個AI時代,「猶豫」已成為最昂貴的錯誤。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