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AI法 平衡創新與監管(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全球科技界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的難題。近日美國加州通過的《SB 53》法案,為這場平衡賽跑開闢出一條新路,既印證了監管與創新並非必然對立,也展示制度如何助力技術持續穩健發展。《SB 53》全名為「前沿人工智能透明法案」(Transparency in Fronti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是美國首部針對最先進AI系統立法的先驅。
此法要求具備一定規模和運算能力的AI開發商,尤其是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操作「前沿模型」的企業,必須公開其安全機制與風險管理策略,並定期更新透明度報告。此舉不僅有助於社會大眾對AI產品的監督,也強制企業於公開的目光下堅守安全承諾,避免安全標準隨市場競爭而出現滑坡。
加州這項法律彰顯了一種理想:科技創新不應以犧牲公共安全為代價,亦毋須以放慢創新速度換取監管寬容。《SB 53》不僅是保護社區安全的工具,更是「推動AI產業持續繁榮的關鍵」。規範與法制化讓市場參與者在清晰可預見的環境中運作,降低不確定性與風險,令企業可放心投入長線研發,而非短期逐利。
業界對該法案的支持,正反映了對現實挑戰的理性認知。許多大型AI公司早已自行實施安全測試、發布模型卡(Model Cards)及資料集卡(Dataset Cards),嚴控風險。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資金壓力,不乏企業曾出現以速度優先或視需求調整安全條件的言行。這種「以競爭為由降低標準」的行為,正是《SB 53》要防範的現象,只有將安全承諾法律化,才能避免企業因利益驅動而放鬆把關,保障生態系統的安全與信任。
加州《SB 53》的通過,是民主協商的結果。該法案經歷產業、學界、社會團體與政府多輪磋商、調整與妥協,最終達成共識。這種「不完美但真實」的協商過程,正是民主與聯邦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也正是確保AI技術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石。
對比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的AI發展來說,加州經驗具深刻借鑑意義。AI技術進步迅猛,若缺乏前瞻性的安全框架與明確監管,風險不僅侵蝕用戶,更可能威脅社會穩定。各地政策制定者應跨界學習,以兼顧創新與安全為目標,建立透明法規與可預期的法律體系,引導企業在清晰邊界內競爭發展,避免科技潮流因缺乏制度支撐而曇花一現。只有在穩固制度下,技術創新才能激發最大動能,社會大眾才能由此受惠。
人工智能的崛起,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制度改革。加州《SB 53》向全球展示創新與安全可並存,揭示科技發展的核心,在於責任與信任的平衡。未來能否在人工智能競賽中走得更穩更遠,關鍵不在於放寬管制,而是透過制度確保風險可控、責任明確。加州正以此示範科技治理的新典範,而這段經驗,值得成為全球AI治理的寶貴借鑑。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