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博歌科技|拓護老市場 3萬機械人攻美 大灣區4地分工生產研發 港38醫院採用

By on September 1,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創科訪談

近年不少本地初創以機械人技術為核心業務,新近獲富士康注資的博歌科技(Robocore)比較矚目。本報早前專訪博歌科技行政總裁林朗熙,談及為何由工業自動化家族生意背景,走向醫療、養老應用機械人的轉型過程,並討論發展機械人技術需要注意的考量。

由48年工業家族生意轉型

林朗熙的工業自動化家族生意已有48年歷史,但他表示,「讀完大學後,願景是不希望自動化只能幫到工廠,最好能幫到老人家,可以幫到學生,甚至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步。」出於這種想法,林朗熙在2018年創立了博歌科技,選擇醫療、養老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該企近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完整布局:香港是人工智能(AI)研發中心,深圳負責研發算法,廣州專注硬件開發,東莞為生產基地。透過四地分工合作,公司能將自研技術方案,結合香港完善醫療體系進行驗證測試,然後再推廣至其他海外市場。

目前博歌的機械人,已進駐醫管局轄下38間醫院,總數逾700部,應用範圍涵蓋巡房監測、衞生管理、訪客引導與防止跌倒等。此外,該企過去5年亦於逾200間老人院部署機械人,透過「遙距醫療」(Telemedicine)協助保險公司節省成本,後續將製造3萬部機械人投入美國的護老市場。

林朗熙計劃,未來製造3萬台機械人,投入美國護老市場。(郭文德攝)

播患者子女語音 遠程「送暖」

然而,利用機械人照護病人、長者,或被指欠缺人性化。林朗熙也承認,機械人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故嘗試不同的「遠程呈現」(Telepresence)方法來作應對,像是錄製和播放患者子女的提醒語音,或在熒幕顯示醫生樣貌,「透過機械人縮短人與人之間本來的距離,令到他們的感覺仍然是溫暖。」

對於那些長期留院的小朋友,部署在醫院的機械人,還可以用於提升其生活體驗,讓他們操控機械人外出參觀不同地方,藉此放眼觀察世界。

同時,機械人更能為弱勢群體創造工作機會,博歌便曾跟聖公會等非政府組織(NGO)合作,安排由傷殘人士遠端操控機械人,在餐廳、地鐵、酒店等場景擔任引導崗位。

最後,推廣機械人解決方案到海外市場,同樣面對本地化的問題。林朗熙提到,有回教國家開發者設計一款應用程式,讓機械人每逢祈禱時間,自動提醒並調整方向成面向聖城麥加,協助完成宗教儀式。因此,機械人的設計最好採用「開放平台」,讓任何人都能撰寫程式改變用途,確保因地制宜。

採訪、撰文:郭文德

相關文章:博歌科技|D輪融資獲富士康注逾兩億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