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史丹福報告|僱員濫用AI產出「工作垃圾」

By on September 25,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不少員工正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加快完成工作。美國史丹福大學社交媒體實驗室與BetterUp Labs研究團隊,本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150名美國全職員工,把這種現象稱為「工作垃圾」(Workslop),工作內容看來似模似樣,卻缺乏實質內容,無法有效推進特定任務,甚至破壞企業生產力。

(HBR網上圖片)

萬人級企業年失生產力7020萬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隨着AI工具日漸普及,員工只需輸入幾句指令,即可快速生成高質輸出。不過,也有一些態度馬虎的人,利用AI工具炮製不完整或缺少關鍵資料的內容,利用機器把認知工作轉移他人。當同事接手工作流程時,他們通常要承擔責任,以解讀內容、推斷遺漏或錯誤情景,反而增加更多工作量。

當問到「工作垃圾」經歷時,一位金融行業人士直言:「這進一步推動創建一個思維懶惰、遲鈍的社會,最終將完全依賴外部力量。」受訪員工在調查反映,每次處理平均耗時1小時56分鐘,估算每月會為企業帶來186美元隱形稅。對一個擁有一萬名員工的組織,考慮到工時拖延發生率(41%),每年損失的生產力將超過900萬美元(約7020萬港元)。

AI並非適用於所有任務,亦可能成為員工走捷徑,甚至逃避責任的工具。當收到「工作垃圾」時,53%受訪者感到惱火,亦有人覺得困惑(38%)及冒犯(22%)。最令人擔憂的代價,或許在於人際關係。近半受訪者對發送「工作垃圾」的同事觀感大打折扣,認為其創造力、能力和可靠性都不如以往。同時,有42%及37%受訪者覺得,這些同事的可信度及智力水平都較低。

有42%及37%受訪者認為,這些提交「工作垃圾」的同事,其可信度及智力水平都較低。(路透資料圖片)

美國史丹福大學社交媒體實驗室發現,自主性強、樂觀度高的員工,在工作使用AI的頻率,比自主性低、樂觀度低的員工高75%。報告強調不區分的授權,將助長推卸責任的行為,建議組織領導者以身作則,以有目的、有意圖方式運用AI,為團隊設定清晰規範及使用方法,讓員工學會如何跟AI人機協作,使用時更符合組織策略、價值觀及願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