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AI之亂」看宮崎駿傳承(黃岳永)

By on July 8,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我們從20多歲到60歲左右,人生中大約有40年是在工作,到了退休年齡,或許還有20年、30年時間,讓我們回望並享受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可能會留下豐厚的財富、創辦企業,聘用成千上萬的人,甚至成為影響後代的傳奇,而不少努力創下偉業的人,其最大煩惱應該是找不到接班人。然而,人工智能(AI)的崛起很可能已推翻了這些「常識」,因為它不僅代表工作工具的轉變,更可能讓整個行業甚至一生的心血,一夜之間變得「過時」。

宮崎駿是我最敬佩的藝術家之一,他正面臨這樣的抉擇與無奈。這位創作《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和《幽靈公主》的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憑藉手繪動畫、細膩敍事與富哲理的世界觀,其作品不僅屢獲殊榮,更是日本軟實力的代表,也成為全球無數人童年的回憶與啟蒙。去年更被《時代雜誌》評為202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被譽為「動畫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

宮崎駿於1985年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今年正好迎來40周年。(網上圖片)

宮崎駿於1985年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今年正好迎來40周年。慶祝周年背後,又回到一個老問題:以宮崎駿為代表的吉卜力,是否能夠繼續傳承?今年84歲的宮崎駿,曾多次公開宣布退休,儘管他多次重申《蒼鷺與少年》是他最後的作品,但沒有人敢百分之百確定。接班人始終是吉卜力最大的難題,不論是他的兒子宮崎吾朗,或是他培養的年輕導演,都難以與宮崎駿匹敵。此外,吉卜力已於2023年出售予日本電視台,成為大型傳媒集團旗下子公司,也讓外界開始擔憂:「宮崎駿退休後,吉卜力還是吉卜力嗎?」

這個問題在AI興起後,變得更加複雜。還記得今年初的「吉卜力之亂」,全球粉絲紛紛在社交媒體分享相關自己的吉卜力「作品」。然而,這些AI模型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利用大量吉卜力作品訓練,引發了關於版權和創作的爭議。許多人質疑,使用吉卜力的作品來創作,到底是創意的延續,還是侵犯知識產權?目前,吉卜力考慮在美國提起訴訟,弔詭的是,日本法律仍停留在AI出現前的思維,允許企業合法使用現有作品訓練AI,讓創作者的風格幾乎無法得到保障。

如今人們可以利用AI輕易模仿各種風格,卻無需當事人的參與。(路透資料圖片)

如今人們可以利用AI輕易模仿各種風格,卻無需當事人的參與;靠一生建立的品牌、語言和視覺語彙,可能瞬間變成免費素材庫,自己的創作也可能在一夜之間被取代。這不僅是一場法律戰,更是關於價值、尊嚴與意義的深層思考。

如果將來某天,一位年輕的動畫師,以手繪或AI創作出一個吉卜力風格的好故事,這是否算是繼承了吉卜力的精神?其實,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功課,不是守住已有的成果,而是繼續上一代敢於夢想的勇氣、親手製作的堅持,以及拒絕公式化答案的精神,一如40年前的宮崎駿。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