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By on November 21, 2025

本文作者林國誠,為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五次元」。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由於這場比賽太受注目,門票正式開售不足80分鐘,所有門票全部售罄。這個速度超乎想像,簡直是一票難求,甚至一直支持開香港隊的球迷也無法購票。

真正的故事往往在門票售罄後展開。社交平台上迅速出現大量轉讓帖文,內容相似得像一種默契:兩張連位原價放售、朋友臨時不去、即買即轉,語氣輕鬆,看似平常人之間的互助,對剛剛錯過門票的球迷而言,像是命運遞來的一次補償。

不過,這些看似「原價放售」的帖文,大部分其實都是騙徒所設的局。要辨認並不困難,特徵往往相當一致。首先,賬戶名稱多由英文加上一串數字組成,像是匆匆生成的化名。其次,這些賬戶大多在近日才註冊,在售票前沒有任何生活帖文,欠缺真正用戶的痕跡。此外,帖文下往往會出現幾個同樣可疑的賬戶留言,聲稱WhatsApp聯絡較方便,目的就是把你帶離平台,令交易不再受到監察。

若想避免落入陷阱,最重要的是保持觀察。賬戶名稱若過於制式、帖文過少或註冊時間過新,都值得懷疑。真正的用戶會留下生活軌跡,不會像剛啟動的空殼,若對方刻意把對話帶往私下通訊,也應立即收起信任。有另一點更易被忽略,即使對方交易後真的傳來電子門票,也不代表能順利入場,因為騙徒往往以假門票冒充。最安全的做法,是使用平台本身提供的官方門票轉送功能,減低收到假票的風險。

然而,比起詐騙本身,更值得思考的是現象反映了什麼。全世界各地的門票經常供不應求,大眾的期待在節奏急促的生活中被放大。在這種壓力下,只要看見一線希望,理性便容易讓位。科技令資訊速度變快,也讓焦慮擴散得更快,而騙徒正是捉住這份急切詐騙。

球賽總會再有,錯過並不代表終結。但一時衝動所帶來的損失,往往難以追回。在速度始終快半拍的城市裏,更需要為自己留下一秒冷靜。只要多看一眼,多等一秒,便足以讓我們看清賬戶的真假,也讓我們看清自己的急促。這一秒,有時比一張門票更難得。

更多林國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