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數碼鴻溝|40億人沒條件用AI 數碼鴻溝加劇 微軟報告呼籲 增基建設備助普及

By on November 14,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未來報告

微軟旗艦智庫Microsoft AI for Good Lab發布《2025年人工智能普及報告》,全面分析人工智能(AI)在全球的應用、開發及建構現狀。

微軟發布《2025年人工智能普及報告》,全面分析AI在全球的應用、開發及建構現狀。(路透資料圖片)

12億人曾用人工智能 傳播神速

AI是人類史上傳播速度最快的技術,不到3年便有超過12億人用過AI工具,普及速度甚至超過互聯網、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不過,現時全球仍近40億人(約一半人口),並未具備使用AI的基本條件。如果不作緊急投資,AI革命或加劇全球的不平等。

AI技術普及速度史上最快,超過互聯網、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信報資料圖片)
全球現時有81億人口,惟AI用戶只有12億,他們高踞金字塔頂層。(微軟網上圖片)

報告指出,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科技傳播的歷史。印刷術使知識普及;蒸汽機推動工業發展;電力改變日常生活,使電腦成為可能;互聯網連接世界,加速跨國界思想交流、貿易及合作,每一項技術都改變社會。今次報告列出AI五大「基本組成部分」,分別是電力、數據中心、互聯網、數碼與AI技能,以及語言。

作為一種通用科技,AI建立在三大基礎之上,即是電力、連接能力及運算能力,造就有些基礎完善的地區,AI普及速度最快,基礎薄弱地區則進展緩慢。全球北方國家的AI使用率(23%),約為全球南方國家(13%)的兩倍,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低於2萬美元的國家,這一差距尤其顯著。舉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亞洲部分地區,一些國家普及率低於10%。

而全球AI普及的領導者,分別為阿聯酋(59.4%)、新加坡(58.6%)、挪威(45.3%)及愛爾蘭(41.7%)及法國(40.9%),這些地區至少有四成勞動人口使用AI。這些國家有充足電力、近乎普及的網絡連線,以及精通數碼科技的民眾,證明只要科技覆蓋率高、教育及政策協調得宜,即使當地未有發展前沿模型或頂尖數據中心,亦能推動AI快速普及。

在阿聯酋、新加坡等國家,逾半勞動年齡人口使用AI。(微軟網上圖片)

國產模型落後美國不足半年

報告指出,AI快速普及由三股力量推動,分別是前沿建設者(開發模型)、基礎設施建構者(提供運算及數據中心),以及AI用戶(應用工具)。歷史前車可鑑,當這三者並駕齊驅時,科技進步才會加速。

目前全球只有7個國家擁有前沿的AI模型,分別是美國、中國、南韓、法國、英國、加拿大及以色列,但效能差距正在縮小,如中國僅落後美國5.3個月。

基礎設施的差距更加明顯,截至2025年中期,美國以53.7GW(吉瓦)數據中心容量領先世界,其次是中國(31.9GW)、歐盟(11.9GW)、日本及南韓(6.9GW)。單單是中美兩國,合計擁有全球86%數據中心容量。報告指出,AI普及不僅取決於演算法或數據,還取決於電力及運算能力,全球現時仍有超過7億人口,缺乏可靠的電力供應。

英語壟斷LLM 扯高使用門檻

研究指出,語言是另一個主要障礙。大多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主要以英語及其他高資源語言訓練,世界上7000種語言中,絕大多數並未納入AI系統,這限制了數十億人的使用。一些低資源語言的國家,例如非洲馬拉威,當地不到4%人口能說流利英語,AI使用率依然偏低。微軟警告,除非數碼基建及教育迎頭趕上,這一差距將決定未來幾十年,誰能從AI受惠,並可能鞏固新的技術鴻溝。

主流的大型語言模型,大多以英語數據訓練,其餘7000種語言未納入AI系統中。(微軟網上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