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特斯拉純視覺方案挑戰(方保僑)

By on October 20, 2025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電動車廠商特斯拉(Tesla)最新發布的FSD(Full Self Drive,全自動駕駛)v14.1軟件,向無人駕駛及Robotaxi的實現邁進重要一步。在自駕領域競爭如火如荼之際,特斯拉選擇堅持純視覺方案、拒絕依賴光學雷達(LiDAR)等昂貴硬件,這一策略既冒險亦極具突破意義,為業界樹立截然不同的標準。

Tesla FSD v14.1最大突破是自家神經網絡模型全面升級,軟件直接把導航與路徑規劃邏輯,深度嵌入視覺主導的大型人工智能(AI)模型中,不單提升車輛應對現實複雜交通狀況的能力,處理突發路障、臨時改道甚至緊急車輛優先通行,也愈發貼近人類駕駛者的反應。新版本新增自動靈活泊車、多種落客選項,以及根據駕駛者偏好調控速度的「Sloth樹獺模式」,令乘坐體驗更自然人性化。甚至有用戶嘗試利用FSD完成Drive-Thru餐廳取餐全程,由下單到領取食物再自動駛離,全程毋須人工介入,展示高水平的操作自由度。

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一直強調,「人類只靠雙眼也能安全駕駛,為何機械人要用激光?」這種理念的背後,是相信大型視覺神經網絡能通過龐大數據集訓練,比人類眼睛更快理解路況、識別目標與風險,並同時減低硬件成本,令Robotaxi大規模落地成為現實。

Tesla最新發布的FSD(Full Self Drive,全自動駕駛)v14.1軟件,向無人駕駛及Robotaxi的實現邁進重要一步。(shutterstock圖片)

然而,業界普遍意見認為,純視覺方案雖然成本低,但在惡劣天氣或極端低光場合,鏡頭捕捉效能受限,反觀LiDAR可發射激光「主動測距」,就如汽車夜視儀,對障礙物三維形狀與距離判斷更有優勢。因此Waymo、Cruise等多數競爭者,仍選擇視覺與LiDAR並用,犧牲成本換取冗餘(redundancy)與安全。

FSD v14.1另一重大意義,是為特斯拉構想中的Robotaxi鋪設技術基礎。新版落客選項與自動泊車功能,已部分模擬無人出租車的運作邏輯。馬斯克更強調,特斯拉未來會透過汽車遠程升級(OTA),將現有車隊逐步轉化為Robotaxi網絡,甚至量產Robotaxi專用車型,率先挑戰大規模商業化。

攀越Level 4/5的全自駕高峰,除了技術成熟,最終仍須監管放行與社會信任。美國Waymo等Robotaxi競爭者已在部分地區試行營運,特斯拉則以快速OTA迭代與大規模車隊優勢爭先,雙方代表着「融合冗餘」與「視覺取徑」兩套截然不同技術路線,孰優孰劣尚未有明確分勝負。未來Robotaxi能否普及,取決於特斯拉能否平衡技術與商業現實,亦是整個自駕產業須深思的課題。

雖然早前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正調查接近290萬輛配備FSD的特斯拉車輛,原因是其車輛在使用FSD時,有衝紅燈並違反其他交通規例的事故,但自駕這大趨勢仍勢不可擋。至於香港,運輸署何時批准全自駕的路面測試,將是市民親身體驗特斯拉FSD的關鍵時刻。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