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智慧城市指數」 |港全球第八 整體發展平均 亞洲區僅次東京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SCRI)及國際城市信息學會(ISUI),昨天聯合舉辦「全球智慧城市峰會暨第四屆國際城市信息學大會」,同場發布第一屆「智慧城市指數」,務求讓各地政府制定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發展策略。
香港於全球排名第八【見表】,亞洲區排名僅次於日本的東京,領先區內主要競爭城市,如新加坡(第21位),以及多個歐美國家的主要城市。

經濟範疇第三位 跑贏星洲北京
理大SCRI院長、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感講座教授、ISUI主席史文中介紹,其團隊開發的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採用以人為本的評估框架,包含市民、環境、社會景觀、經濟、基礎設施、治理六大維度與97個指標,適用於城市不同發展階段,且完全使用公開資料。對全球73個城市評估後,排名前十為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華盛頓特區、西班牙巴塞隆拿、英國倫敦、日本東京、瑞士蘇黎世、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丹麥哥本哈根及挪威奧斯陸。
綜觀今年的「智慧城市指數」,香港整體發展較為平均,在環境、經濟、治理3個維度的表現尤其出色,全球分別排名第17位、第三位及第13位。經濟維度方面,香港跑贏北京、深圳及新加坡,僅落後於東京及紐約。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安舒解釋,全球各地有很多城市,表現看似跟香港差不多,部分維度亦十分出眾,但它部分表現特別差,因此拖低了整體評分。
同時,史文中表示,本港有5間高校位列百強大學,商業自由度、數字化服務、高新技術出口、研發投入、專利申請等,都是香港擁有優勢之處。
他又提到,在治理方面,政府推出「智方便」(iAM Smart)平台,讓市民使用電子服務;又透過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收錄超過千個數據集,支援各種智慧城市應用。不過,人口老化、房屋等問題,香港仍有改善空間。
學者倡開發更多智能交通基建
香港排名若要更進一步,史文中建議,可以發展更多智能交通,例如單車徑、電動車充電樁等基建。
談到深圳、北京等內地城市,亦在人工智能(AI)技術急起直追,他強調:「我認為AI的發展好重要。」例如團隊跟土木工程拓展署合作,以AI及無人機影像分析山泥傾瀉,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史文中稱,香港需要在研究及創新投入更多,開發更多AI創新技術及產品,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