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生成式AI支援居家安老(陳漢偉博士)

By on November 13, 2025

本文作者陳漢偉為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實務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香港人口快速老化,預計到2033年,每3位居民中,就有一位年滿65歲或以上。人口結構的變化不僅帶來社會挑戰,更是經濟上的當務之急。隨着長者照顧需求激增,城市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在院舍之外,即在長者偏好的住所及社區內提供支援。

香港人口快速老化,預計到2033年,每3位居民中,就有一位年滿65歲或以上。(信報資料圖片)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為居家安老帶來新可能,它能理解和創作內容,提供貼合長者需要的支援,從陪伴到緊急應變,AI工具有望提升安老照顧的人性化和效率。

香港主張「居家安老為主,院舍照顧為後備」,這既配合長者意願,也減輕醫療壓力。但現況令人擔憂,近六成長者獨居或只跟伴侶生活,2023年有超過30萬人需要長期照顧,而資助院舍的輪候時間曾長達41個月,許多長者未能等到床位便已離世。

社區照顧仍不足,長者面對孤獨、意外和健康風險,加上不熟悉科技造成的障礙,生成式AI便有助改善現況,不但能模擬對話、提供個人化健康建議,還能將複雜醫療資訊,變成長者容易明白的日常語言,好處如下:

1. 紓緩孤獨感

在港的長者中,有68%感到孤獨,遠高於內地的28%。AI虛擬伴侶可提供每日互動、貼心提示及情感支援。日本和美國已有公司推出AI虛擬角色與長者互動,成功減輕抑鬱症狀並延緩認知退化;內地正積極利用AI技術,預測及支援長者的心理健康與認知功能。

2. 加強緊急應變

AI賦能的智能家居感應器可偵測跌倒、追蹤活動並即時通知照顧者。中港約16%長者因跌倒導致骨折,內地社區安老平台已結合AI,預測風險及快速應變。北京、上海正測試仿人機械人,提供情感陪伴及健康監測;香港長者安居協會正探討利用生成式AI,以加強緊急求助服務。

3. 縮窄數碼鴻溝

生成式AI能簡化設備介面,製作語音導航教學,並根據個人程度調整內容,讓不熟悉科技的長者也能輕鬆使用數碼工具。內地正試行智慧家居系統與預警科技,大規模推動安全且自主的生活方式。

4. 支援照顧者

家人及外籍家庭傭工是照顧的主力,但往往缺乏訓練且工作負荷沉重。生成式AI可製作個人化照顧指南、模擬現實情景,並提供多語言支援,提升照顧者能力並減少職業倦怠。

家人及外籍家庭傭工是照顧的主力,但往往缺乏訓練且工作負荷沉重。(信報資料圖片)

中國的安老科技發展值得參考,今年初,政府推出了全國指引,提出應用AI、機械人及智能家居以加強安老照顧。北京正推行全國性資訊平台及機械照顧員試驗,冀以科技配合政策及市場,一起應對人口老化。

AI並非萬能,使用時須顧及道德、私隱和安全,長者應有選擇權和清晰資訊。政策制定者要確保AI具包容性、文化適配性,並經安全測試。智慧照顧的目標不是取代人,而是幫助人更有效地傳遞關懷。

香港具備人才與基建,有能力領先發展AI安老,金融、科技和非牟利界別,應合作試驗新科技、推動研究及擴展成果。政府已定下方向,生成式AI有潛力成為重要推動力。

居家安老不只是政策,更是人性的選擇。透過AI和機械技術,香港有望讓長者活得更長、更好,智慧安老的未來已近在眼前,現在是時候將它實現。

更多陳漢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