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By on September 15, 2025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上星期華納兄弟因AI圖像侵權,對Midjourney提出訴訟,成為2025年科技與創意產業間的一大爭議。華納兄弟的訴訟陳詞指出,Midjourney曾限制這類受版權保護的內容生成,但近期卻解除相關保障,導致如超人、蝙蝠俠等角色被任意生成。這已非單純的技術進步,而是版權秩序的挑戰,引起創意業界和法律界的關注。

上星期華納兄弟因AI圖像侵權,對Midjourney提出訴訟,成為2025年科技與創意產業間的一大爭議。(shutterstock圖片)

Midjourney方面據聞以「美國版權法下的合理使用(Fair Use)」自辯,認為AI模型訓練本身屬合法。然而,大型娛樂集團如華納兄弟、迪士尼、環球影業等相繼起訴,反映現行法例難以妥善處理AI生成內容的商業規範,形成科技與傳統產業間的對峙。

若法院支持華納兄弟的主張,意味AI企業凡涉獲利,必須對原創版權人負責,不僅須交還全部盈利,甚至可能要永久停止類似功能。這不僅影響Midjourney自身的商業模式,更動搖整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的經營模式,使用知名角色訓練模型的企業,或將面臨巨額索賠甚至禁令。

若法院支持華納兄弟的主張,意味AI企業凡涉獲利,必須對原創版權人負責,不僅須交還全部盈利,甚至可能要永久停止類似功能。(路透資料圖片)

從產業角度,不少初創企業、設計師甚或普通用戶,都依賴AI工具商業創作。若司法裁決過於嚴苛,將提高授權成本和法律風險,壓縮創意發揮空間,阻礙創新。若業界須與大集團逐次談判授權,不僅加重行政負擔,更可能鞏固少數巨頭對內容生成技術的壟斷,與AI「開放共享」的精神背道而馳。然而,部分科技公司為了商業利益,甚至模糊法律界線,解除所有保障措施,方便用戶生產侵權內容以賺取訂閱金,進一步突顯行業在盈利與守法之間的灰色地帶。

此案若裁定為大規模侵權,勢將促使全球各地版權政策的大幅度修訂與交易模式重整。影響範圍不僅局限於AI企業,從跨國集團到普通網民,都可能捲入法律糾紛。傳統粉絲文化如角色扮演(Cosplay)或二次創作等,未來面臨重新界定其合法性;AI生產內容很可能須經嚴格審批和授權,甚至引入數碼印記技術以辨識源頭。或許,創作者將被迫回歸自創角色,減少對流行知識產權(IP)的依賴,衍生新一波文化生態的轉型。

美國法律中「合理使用」原是鼓勵知識共享的機制,然而這類案件卻暴露了其在AI時代適用範圍的模糊。AI生成工具依賴大規模數據訓練,涉及無數知識產權,法院須釐清怎使用才符合法律標準。此案不僅可能在美國引發重大法律變革,也將成為全球參考範本,推動歐美、中國及世界各地跟進立法,開展版權與AI倫理的深層討論,對整個科技與創意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