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碧發展|港科企不認同AI泡沫論 謝小江稱應用廣 省成本提效顯著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創科訪談」
人工智能(AI)熱潮持續,市場既有憧憬,也有恐慌。本地科企萬碧發展(Million Tech)創辦人謝小江接受本報專訪,他形容AI是帶來「翻天覆地」轉變的科技,「應用範圍廣,還便宜到難以置信……可能用一兩美元,就可以生成一條漂亮的影片出來,立刻上網做成廣告。」
謝小江接着舉了幾個案例,一個自己經營社交媒體內容的朋友,「公司原本有130人在香港,由於有AI之後剩下30人」,以前收費逐項內容計算,現在變成月計,「生意少了,但賺的錢卻多了。」
耗電碳排勁 須關注ESG
另一例子是美國法律界,多數公司原本傾向聘請法律顧問,但謝小江觀察到它們正在改為訂閱AI法律服務,甚至律師樓也開始打折收費,原因正是AI「在這一部分減低了很多工作量」。
雖然企業能夠靠AI帶來諸多的好處,但是謝小江強調,這些人人都能享受,「想在競爭社會上面生存,一定要比其他人好」,因此重點仍應該放在發掘落地應用場景,給客戶產生更多的「價值」。
以萬碧本身為例,最近新推出AI影像環保袋印製站,強調讓用戶簡單使用,又提供個人化樂趣體驗,還能服務環保減廢。早前萬碧的智能圖書館系統,同樣亦應用了AI技術,向學生推薦閱讀。
萬碧屹立38年,經歷2003年沙士、2008金融海嘯等時期。坊間有人用千禧科網泡沫比擬AI熱潮,但經歷過那段日子的謝小江不敢苟同,因為「AI真的做到很多事情出來,不像以前那種無法做到實績」,加上業界已經大量投資AI,可以肯定它會繼續發展下去。
不過,謝小江承認AI極度耗電,碳排放驚人,而且市場現時過度追求AI算力突破,導致經濟狀況欠佳下,許多企業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問題關注稍不如前。
幸運的是,中國內地近年積極發展綠能供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碳排放影響,謝小江甚至曾建議,把香港算力中心搬至內地,無奈受數據安全、傳輸法規等限制難以成事。謝小江重申,ESG對企業來說是「應該要做的事、一定要做的事」,況且AI技術本身也有裨益,例如透過分析周圍環境,幫助失明或弱視人士正常生活,或者降低工作門檻以便弱勢社群成員參與。
料催生新職位 籲毋懼轉型
談到港企定位,謝小江表示,必須找到自己「價值」所在,想生存就不能畏懼轉型,「港人是『叻』在運用,好的科技拿來香港……將其優勢變為你自己的優勢,從中構思可以如何增值。」
最後,雖然AI引起一些年輕人對失業的憂慮,但謝小江指每次科技變革都會淘汰部分企業,亦會催生全新行業增添新職位,因此「毋須驚慌,有大量事情可以做」。
採訪、撰文:郭文德
人工智能必讀好書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簡介:本書探討從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以人類歷史的長鏡頭,思考資訊流如何塑造世界。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