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虛擬實驗室|「智能科學家」研新冠抗體療法

By on August 1,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伉儷成立的「陳—朱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三藩市實驗室,最近與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成立一間「虛擬實驗室」,由一批人工智能(AI)虛擬科學家組成,模擬真實跨領域科研團隊運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Z Biohub三藩市實驗室的科學家,為虛擬實驗室的論文作出貢獻;左起為Wesley Wu、Nash Bulaong及John Pak。(CZ Biohub網上圖片)

自行討論攻克醫學難題

現時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具備多步驟推理及跨學科知識,人類科學家藉此推動科研工作,例如分析數據、編寫程式碼,甚至設計蛋白質等。這個「虛擬實驗室」以LLM為核心,AI團隊設有「首席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可根據題目召集合適的AI代理,例如免疫學家、機器學習專家、計算生物學家,自主構思、討論解決複雜生物醫學難題。

人類研究人員先設定「首席研究員」與與「科學評論員」兩個AI代理角色,再由多位不同專業的AI科學家協作。(Nature網上圖片)

絕大多數的討論、決策及分析,都是由AI代理自行完成,加上以自然語言溝通,人類可在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經多輪討論後由「首席研究員」整理結論,甚至主動要求連接AlphaFold等蛋白質建模軟件。平台還有一個「科學評論員」代理,其職責是提出探索性問題,有助減少AI的幻覺。

AI代理以自然語言溝通,首席研究員主持會議,各種AI代理輪流發言。(CZ Biohub網上圖片)

人類科學家要求「虛擬實驗室」的AI團隊,探討新冠病毒的潛在治療方法,之後提出92種新的「納米抗體」(Nanobodies),人類科學家發現其中兩種分子,能強力結合新冠病毒突刺蛋白,有望用於新冠病毒株的抗體治療。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