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科技|AINERGY戰略 改革物流 研新能源自駕貨車 智能操作助決策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西井科技是物流領域的人工智能(AI)創新領導企業,2015年在上海成立,去年2月宣布來港成立國際總部,6月在沙田科學園組建研發中心。西井控股(香港)首席執行官楊銘接受本報專訪,探討AI如何助力構建新時代的智能物流。
該企近年提出「AINERGY」戰略,結合AI、Energy兩詞,旨在推動行業綠色轉型。楊銘指出,傳統集裝箱的運輸環境艱苦、流程複雜,加上全球勞工短缺,迫切需要新的解決方案。該企從最小的集裝箱單元入手,開發邊緣運算與AI識別算法,實現集裝箱消耗的自動識別及結構化管理。
每輛Q-Truck年減碳排50噸
另外,西井以大型語言模型(LLM)技術為基礎,結合本身大物流場景的實踐經驗、行業知識,開發出集裝箱物流AI機械人TerminalGPT,「通過推薦各種關鍵性的智能操作輸出,輔助我們的人員作出最優的決策……還能自主學習助力碼頭作業系統(TOS),進行預演計劃輔助」,提升營運效率與人機互動。
自動駕駛研發方面,楊銘表示,西井選擇「正向研發」產品,而非僅在傳統車輛上加裝套件,並期盼通過軟、硬件一體集成,重新定義物流行業效率邊界,然後再跟新能源技術作深度融合。以西井旗下Q-Truck為例,這款全時無人駕駛新能源商用貨車,每輛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50噸,相當於植樹4000餘棵。
擬由港口機場擴至城市運輸
除了港口、機場等限制地區,西井亦有計劃,將技術延伸至更廣闊的城市物流。楊銘透露,在受訪前的一個會議,正好就是跟香港合作夥伴探討讓產品「走出現在的封閉場景,然後進入公開道路」。她形容前者是「獨立的」、「點狀的」,需要努力將它們串連為「暢通的一條線」。
目前西井於28個國家擁有逾200個客戶,過程難免遇上監管挑戰、文化差異。楊銘稱該企2020年首次出海以來,每到一處都會詳細調研當地市場、法規、標準,以及對自動化產品的接受程度。那些抗拒、牴觸自動化的地區,後來也可能因為招工困難、人員老齡化,「不得不轉型和接受……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作為在港深耕、走向國際的科技企業,西井強調要在國際化前,先做到本土化,因此鼓勵員工使用粵語交流,並積極吸納本地人才。楊銘明言,該企在科學園的研發中心,「需要有更多香港基礎學科畢業的研究生」;國際總部也希望,能有本地金融優秀人才加入。
採訪、撰文:郭文德
相關文章:西井科技|港滬創科優勢互補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