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By on July 15,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訪問稱,儘管AI將顯著提高職場生產力,但如果產業缺乏創新思維,可能仍會導致職位減少。

黃仁勳向CNN記者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透露,在輝達內部,例如軟件工程師、晶片設計師,他們不但鼓勵使用AI,甚至達到「強制要求」的程度。而他本人的工作也出現變化,「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受影響。一些工作職位會流失,但許多就業機會將創造出來。」只要企業有新想法,生產力及就業便有成長空間;但如果企業缺乏雄心壯志,生產力就會下降,這或導致就業機會減少。

黃仁勳(右)認為,如果以機械人填補生產力,全球產業及經濟都會得到增長;旁為札卡利亞。(CNN影片截圖)

讚揚DeepSeek 稱AI減技術鴻溝

談到中美在AI領域的競爭,黃仁勳認為,要讓美國「技術棧」(Tech Stack,指一組用於建置、管理和執行應用程式的分層工具、程式庫、程式設計語言和技術)成為全球標準,必須讓中國以內的所有市場的AI開發者,都能在美方基礎上發展技術。他表示,中國軍方不太可能採用輝達AI晶片,因為「他們根本無法依賴它」,「它隨時都可能受到限制;更不用說,中國已有足夠算力。」

他又盛讚中國的DeepSeek-R1,指它是全球首個開源的推理模型,累計下載量數百萬次以上,讓AI惠及不同初創、新型工業及國家。

黃仁勳在訪問中強調,於過去300年、100年、60年,即使在電腦時代,就業及生產力都得到提升,遑論AI可以縮窄技術鴻溝,幫助那些不懂技術的人。AI模型若懂得語言、生成影像及影片,下一步可接受有關蛋白質、化學物質等學術訓練,這不但可加速藥物研發,還能增進人們對疾病的理解,有望治癒所有疾病,而他認為那一天即將到來。

料5年內VLA興起 機械人應用廣

時至今日,用戶透過影片生成模型Google Veo 3,創造在廚房拎起玻璃杯的影片,黃仁勳反問,為何技術不能應用在機械人身上,讓它去完成相同的物理動作。他舉例,現時全球大約缺少3000萬至4000萬個技術勞工,如果以機械人填補其生產力,那麼產業及經濟都會增長。跟大型語言模型(LLM)不同,這過程將稱之為「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他預計3至5年後將湧現這新技術。

談到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開發的Grok模型,涉及發布反猶言論的帖文,黃仁勳猜測,這可能跟Grok「比較年輕」有關,「當然,還有精細的調整、護欄,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完善。」對於一些專家擔心強大的AI模型倘若失控的情況,他指出,大多數AI模型都會使用其他AI工具,以提供資源及查核事實,又認為應該制定全球相關標準及安全措施。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