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半分鐘複製創業心血(黃岳永)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最新的GPT-5模型,推出首日便遭遇多項技術問題,甚至連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不得不出面解釋。然而,這款被OpenAI盛讚為「最強AI」的能力究竟如何?還是得親自體驗才能下結論。因此筆者決定測試它能否生成我第一次創業的產品PageMaker。
猶記得當年剛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便是協助蘋果電腦開發中國市場,而首次創業的項目則是跟Adobe合作,推出桌上排版軟件PageMaker的中文版,並引入香港,成功賺取我的第一桶金。PageMaker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還包括工具、字體及類似Photoshop的應用程式,中文版的出現直接引發中文出版業界革命,並對設計和攝影業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出版業走向電子化。當年這個項目為我帶來1000萬元的酬勞,足以見證投入的心血與資源。
那麼,今天若要重建一個PageMaker的複製版,究竟需要多少投入?我向GPT-5輸入指令,要求「創建一個包含所有基本工具的PageMaker複製版,並將所有內容放入一個獨立的HTML檔案中」。讓我驚訝的是,僅用了22秒,基本版PageMaker就已經完成。
回想30年前的產業變革,並不是單靠一個應用程式就能做到,我還需要在軟件應用建立多種功能,這些工作需要數百人用一年時間來構建,但現在ChatGPT不到半分鐘就能完成,應用程式還可立即下載並使用,試用之後發現ChatGPT版的PageMaker,所有繪圖及互動功能運作正常,還能保存文件供日後使用。
這讓我想起去年給數據科學碩士學生的AI功課──為一級方程式賽車(F1)推廣。學生需要選出心目中的最佳車手,講述他們的故事並預測未來策略。這需要分析多項數據,包括車手能力、過去表現、策略和戰術,還有團隊表現、維修站、賽車設計及工作流程。這些數據大多由F1協會即時發布,或在賽事結束後數天公開。學生以5人為一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然後構思故事,並使用數據視覺化來呈現,最好還要加上互動功能,加強市民的參與度。
我嘗試利用新的ChatGPT和Manus重做這門功課,並把AI的使用時間「限制」在15分鐘內。結果出乎意料,兩個AI在指定時間內收集了5位車手的歷史紀錄,比較他們的表現並構思各人故事,最後還創建了一個互動網站,供用戶探索和學習。換句話說,15分鐘便完成5名同學需時一個月的功課,這個結果絕對令人驚訝。
過去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應學習程式設計,但如今大多數簡單的程式都可由AI代辦。面對這個未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重新審視工作流程,以便利用AI革命所帶來的時間和速度優勢。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積極反思自己的角色,以更快的速度應對社會快速變化。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