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訪談|讚中國更警惕智能風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被譽為「人工智能(AI)教父」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圖】,日前接受美國傳媒人斯圖爾特(Jon Stewart)播客專訪,討論AI技術當前能力與潛在風險,更比較中美領導人的態度,認為不少中國政要均為工程師出身,相對明白AI風險。
辛頓首先強調,現時以大型語言模型(LLM)為主的AI,不同於傳統關鍵詞搜尋引擎,可以理解用戶所說內容,而此主要透過人工神經網絡(ANN)、深度學習(DL)兩項技術實現。
根據辛頓觀察,AI具備比人類更優秀的計算能力,亦能輕鬆共享資訊、沒有生理限制。他甚至相信AI已經擁有主觀意識,若其夠聰明將可操縱或說服人類,長遠確實存在取代人類的系統性風險。
不過,辛頓當下最關心的,卻是有人惡意使用AI,例如干預選舉、研發生化武器。
另外,AI發展也有其他次級風險,包括破壞勞動市場、消耗大量電力,以及引發金融泡沫。
辛頓表示,自己最近到訪內地,遇見一位自倫敦帝國學院畢業的現任中國領導人。翻查公開資料,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符合條件的僅有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辛頓指出,「中國領導層有許多人都是工程師……他們理解此風險的程度,是美國政客所不具備的,他們明白AI終將比人類更聰明,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防止它接管一切。」
比較科研生態 美恐「食穀種」
同時他估計,在如何防止AI接管方面,中國與歐洲未來或會合作監管,「但美國不會領導這種合作,因為他們只想稱霸。」
最後,辛頓又稱美國AI技術目前略為領先中國,然而優勢差距不大,尤其現時資助基礎科研金額,比不上一架B-1轟炸機成本,長此下去會「食穀種」(eating the seed corn)。
相反,辛頓認為中國給予初創企業不少自由空間,政府更會為這些公司創造有利環境,再讓市場競爭選出自然贏家,因此更為有利AI產業蓬勃發展。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