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時代更要多讀書(黃岳永)

By on July 22,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在當今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的時代,許多人不禁思考:閱讀是否仍然重要?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面對迅速發展的技術,閱讀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愈發重要。閱讀的意義已超越死記硬背,更在於培養批判性思維、獲取知識和應用複雜方法的能力。

豐富的知識與多元的觀點,一直以來都是靈感的源泉,而閱讀正是獲取這些知識的關鍵,「閱讀是能夠影響一輩子的事」並不是誇張的描述。以筆者為例,許多人認為資訊科技從業者應該專注於程式碼,與閱讀無緣,然而我卻熱愛讀書,不只是科技資訊,而是對各種題材皆有興趣。例如「睇地圖」便是我的最愛之一,因為筆者屬「視覺型」的人,從地圖的變化來看歷史走勢,比起枯燥的書本更為吸引。

說回AI時代閱讀的要性,其實在互聯網興起後的資訊爆炸時代,各種資訊真假難辨。唯有透過深度閱讀,我們才能學會分析、評估資訊的可靠性,避免成為假消息的受害者。這一點在日後AI成為搜索引擎的主流後,會變得更加重要,我們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才能不受AI幻覺所操控。

如今去圖書館的人愈來愈少,但圖書館素養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能力。(信報資料圖片)

如今去圖書館的人愈來愈少,但圖書館素養(Library Literacy)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能力, 這不僅是使用資源的能力,更是掌握如何利用圖書館各種服務的技巧。還記得讀書時代加入了「Book Club」,主要工作是幫助其他人發現更多的書籍,這項工作大大提高了我的圖書館素養,也培養了我的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水平,使我能更好地將「知識理解」與「資訊科技管理」相結合。

儘管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穎的訊息呈現方式,幫助人們理解他人觀點,培養同理心,但能否有效利用AI的這些功能,還是要看用戶的語言能力。

「沉浸式體驗」與閱讀和寫作所培養的深入理解,前者雖然有趣但通常很短暫,而且只會刺激即時感覺,要幫助學生形容感受,只能透過閱讀和書寫來達成。即使是創作或者設計也是如此,以筆者自己為例,沒有閱讀的基礎,也難以將「蘇格拉底法」(Socratic Method)應用在AI設計上。

要幫助學生形容感受,只能透過閱讀和書寫來達成。(信報資料圖片)

無論AI多麼強大,終究是工具,要有效運用這些工具,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作支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辨別真偽以及如何求真,懂得用批判性思維思考變得至關重要。沒有閱讀的積累和堅實的知識基礎,我們將難以駕馭這日新月異的科技,甚至可能被其所控制。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