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時間觀念差?|AI感知時間異於人類恐添亂

By on August 19,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北歐丹麥奧爾堡大學電子系統教授波波夫斯基(Petar Popovski),在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綜覽》雜誌發表文章,指人工智能(AI)感知時間方式與人類不同。

有研究指,人工智能感知時間方式與人類不同。(信報資料圖片)

人腦是把數百毫秒內的光、聲、觸覺等感官融合為同一瞬間,但僅適用於10米至15米之內的事件。AI則可同時接收來自毗鄰傳感器,以及遠至600公里外遠端設備的資料,並將毫秒級延遲視為即時,這種差異或導致「羅生門效應」。

遠端AI被通訊延遲誤導

以未來交通事故為例,人類可能僅感知到有機械人闖入車道、車輛隨後撞上;本地AI因連接即時感測器,能精準記錄機械人先動、汽車煞車、最後碰撞;遠端AI卻可能被通訊延遲影響,誤判煞車早於機械人進入車道,造成三種敍事彼此矛盾。

波波夫斯基警告,惡意人士可利用AI偽造事件或操縱因果,干擾金融交易、自駕車與緊急應變。傳統時間戳記(Timestamp)未足處理此一問題,要靠未來6G基站扮演可信節點,不僅傳輸訊號,也需感知環境,以確保物理世界與數碼世界的因果判斷根據。

早於2022年,波波夫斯基曾與香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黃凱斌聯名撰寫論文,探討如何設計6G系統下的時間度量框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