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護老 擁抱長者心靈健康(湛家揚博士)
回饋所知,貢獻社會,永遠都是有意義的事。最近,我有幸與3位人工智能(AI)專家,一同為長者安居協會提供諮詢與建議。他們是「一線通」服務(又名「平安鐘」)的提供者,多年來為香港的長者及家庭,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可靠且溫暖的支援。我更有幸拍攝協會自創辦以來,各代平安鐘的珍貴合照,從第一代的簡約裝置到現今的智慧連線設備,見證了這項服務如何隨着科技發展持續守護社區。感謝所有付出者,這是一段真正以科技凝聚人情的香港故事。
在思考未來的長者照護時,更能清楚看見,人工智能正細膩而深遠地改變我們的照顧方式──不只是功能提升,更是陪伴與尊嚴的體現。坊間的樂齡科技常聚焦在身體健康監測,但心理健康才是長者快樂生活的根本。全球先進地區正積極運用AI,改善長者的情感支持與心靈健康:
Welzijn.AI(荷蘭)
這是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開發的一套由語言驅動的AI系統,專為監測長者心理健康而設。透過與用戶的日常對話,系統可分析語音語調、詞彙與語句結構,辨識潛在的憂鬱情緒或認知退化跡象。資料皆儲存於安全的醫療機構伺服器,保護用戶私隱。系統使用開源模型,強調「可解釋性」與責任倫理,初步測試中,多位長者表示該系統具備同理心與親切感,儘管仍有提升空間,但已展現高度潛力。

ElliQ與VRHealth(以色列)
ElliQ是一款擬人化的長者陪伴機械人,不僅能日常對話,還能主動提供健康建議、提醒、鼓勵活動,並透過幽默與互動建立情感連結。許多用戶表示,與ElliQ的相處充滿樂趣,讓日常生活更有節奏與寄託。VRHealth則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幫助長者回憶探索、冥想放鬆或參觀虛擬博物館等沉浸式療程,特別適合行動受限者。在臨床實驗中,該系統顯著改善了社交孤立與焦慮感。
Paro與Smile Miyakonjo(日本)
Paro是模擬真實海豹外形的機械人,具備回應觸摸與聲音的能力,廣泛用於失智症患者的舒壓與陪伴。研究顯示,與Paro互動可穩定情緒、降低焦慮,並增加微笑頻率。Smile Miyakonjo則是一個融合日本健康保健制度的數碼平台,提供認知訓練課程、健康習慣追蹤以及社群互動,協助地方政府構建智慧樂齡城市,促進在地老化與社區參與。
人工智能如何「善待」長者?我們必須正視以下倫理與社會挑戰:
1. 私隱與同意:所有數據的收集與使用必須透明,並由長者自主決定。
2. 自主權與陪伴界線:AI不應替代人類判斷,而應輔助長者維持自主生活。
3. 情感真實性:科技能模擬情感,但唯有人性關懷才能真正被感受與回應。
4. 偏見與包容性:系統設計與訓練數據必須反映不同背景與需求的用戶。
5. 可近性與負擔能力:先進科技若無法普及,將加深社會照護資源的不平等。
6. 文化敏感性:照護習慣與人際互動差異極大,各地落地必須作本地化調整。
從香港的平安鐘到全球的智慧照護創新,我們正在見證一場具有溫度的技術革命。AI不只是系統架構與運算能力,更是長者日常生活的安慰與支持,我們應持續推動科技與人性融合,建構一個讓每位長者都能感覺「被看見、被理解、被守護」的未來。香港需要更快地善用人工智能,以照顧我們快速老齡化的人口。
更多湛家揚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