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進軍求職平台顛覆市場(車品覺)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座副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由傳統招聘平台如LinkedIn和Indeed主導的求職市場,即將迎來一場顛覆性變革。OpenAI作為ChatGPT的開發者,正在悄然研發人工智能(AI)驅動的招聘平台(OpenAI Jobs Platform),此舉可能重新定義企業與求職者的連接方式。該平台計劃於2026年推出,旨在利用機器學習,精準匹配人才與工作機會,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及地方政府等被忽略的領域。然而OpenAI的雄心不止於招聘範疇,伴隨推出AI人才認證計劃和教育領域的擴展,標誌着其更廣泛的戰略──主導AI與人力資源的交滙點。
AI技術的普及率正迅速增長,例如程式員使用AI工具的比例,從2023年的44%躍升至2024年的63%,這表明AI輔助已成為主流趨勢。垂直領域AI產品(如代碼編輯器Cursor在25個月內,收入增長達300倍)的爆發,體現了精準場景的高價值潛力,這為OpenAI的招聘平台提供了技術可行性和市場驗證。
正如OpenAI高層所言,儘管AI將不可避免地顛覆就業,但公司的使命是「通過掌握AI技能,幫助人們適應轉變」。OpenAI招聘平台以前所未有的精準方式,分析僱主需求和候選人檔案,利用自然語言處理解碼技能,分析文化契合度甚至成長軌跡。OpenAI將其視為對傳統招聘平台「噪音」的糾正,然而,有人認為算法招聘可能存在偏見,因基於歷史招聘數據訓練AI,它可能收集性別、種族或階級等資料,導致不平等決策。
其實OpenAI此舉暗示了雙重意義,雖然AI可能替代某些工作,但主動提升技能可幫助求職者過渡到新角色。資料顯示到2025年至2030年,AI將從輔助任務(寫作、編碼)進展到項目管理(自主操作、機械人技術),2030年後更可能實現可作獨立研究(假設生成、科學論文)。然而,懷疑論者認為,僅靠AI人才認證項目,或不足以抵消大量職位流失,尤其是如果自動化加速快於勞動力的調整。
OpenAI把自己定位為AI驅動顛覆的創新者和緩解者,即將推出的招聘平台,不僅是輔助招聘,而且積極重塑人才與工作機會的未來交滙方式。筆者認為前述雖然是某間公司的戰略方向,但也反映了AI影響就業這問題的迫切性。也許不出10年,有很多工作恐將成為歷史!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