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RWA|實物資產「上鏈」 RWA掀投資變革 擴闊買賣種類 助推進「普惠金融」

By on September 15,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現實世界資產(RWA)放上區塊鏈,近期成為金融界熱話。區塊鏈分析平台DeFiLlama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公鏈上RWA規模已逾240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金融學博士、《RWA與通證化》作者之一白海峰接受本報專訪,深入探討RWA技術的應用與前景。

白海峰表示,「法幣的上鏈就叫穩定幣,而實物資產或者金融資產的上鏈就叫RWA……廣義來講的話,其實穩定幣也是RWA一部分。」他認為,區塊鏈是個很好的技術,可以幫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可惜現在大家主要用來「炒幣」,甚至變為「幣圈文化」,是浪費了技術本身。

白海峰坦言,區塊鏈淪為「炒幣」,甚至變為「幣圈文化」,浪費了技術本身。(黃勁璋攝)

智能合約自設風控標準

他希望各界能通過RWA,「積極擁抱現實世界資產,讓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服務實體經濟」,達致傳統與數字世界的「雙向奔赴」。他舉例,現時全球加密貨幣整體規模才3萬多億美元,但若有百分之一現實世界資產上鏈,都已經接近10萬億美元之多。

白海峰稱,目前RWA應用分為兩大方向:一類是基金、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另一類是光伏設備、充電樁等實物資產,以及其相關收益權。跟傳統的鏈下交易方式相比,RWA上鏈可實現每星期7天24小時連續交易,亦能利用智能合約自主設定質押、風控標準,「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的功能選擇」。

更加重要的是,RWA還有助「普惠金融」的推進。今天未被傳統銀行覆蓋的人,只要擁有智能手機連接網路,即可透過數字錢包接觸更優質的產品。RWA正可藉此將過往限於高端客戶專享的金融產品,推向更廣泛的大眾市場。

被問及近來公眾關注智能合約安全性問題,白海峰認同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畢竟合約代碼一旦有漏洞,就很容易遭黑客攻擊,所以業內已出現專門從事合約與代碼審計的公司,能夠在智能合約部署前檢查把關。

新技術興起 有泡沫難免

白海峰又提到,現時股市的確見到一些RWA泡沫跡象,「一間公司只要它做了RWA,股價好像就漲很多,這對普通投資者來講,要關注這樣的風險。」但他同時指出,泡沫原本代表了遠期信任、預期,在新興技術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

好比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新一波區塊鏈的Web3歷程,可能也會經歷泡沫的產生與破滅,但白海峰認為,不需要懼怕或悲觀,「正是本世紀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後,產生了亞馬遜、Meta、阿里(09988)、京東(09618)等互聯網巨頭。互聯網的技術革命,也真正改變了全體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讓人類命運共同體,都享受到了技術進步的成果。」

白海峰認為,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產生多個科企巨頭,毋須懼怕或悲觀。(黃勁璋攝)

採訪、撰文:郭文德

相關文章:數字資產監管|港制定監管細節 領先全球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