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電競硬件佳人才培訓落後 社會存偏見 待遇遜中日韓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黃天佑(右一)坦言,面對中日韓的電競隊搶人,本港容易出現人才流失;旁為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HotDog29)。(黃潤根攝)
電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當政府和數碼娛樂業界齊聲稱力推這新興產業時,到底發展着眼點應該如何?有本地電競公司及選手直言,本港不乏資金發展電競配套,惟更重要是建立一套人才培育系統,以降低年輕人接觸電競的門檻。另方面,社會大眾特別是家長亦要明白投身電競並非不務正業,而是有其前途。只有吸引年輕人入行,市場方有望愈做愈大。
職業電競選手跟足球、籃球員相似,收入來源之一是代表所屬的電競隊出戰職業賽事,賺取比賽獎金和出場費等。目前一些國際知名的電子遊戲,均有其地區式職業聯賽,其中本地電競公司Talon Esports旗下便有7支電競隊,分別參與《英雄聯盟》(LOL)、《傳說對決》(Arena of Valor)、《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共7種電子遊戲的電競賽事。
以《英雄聯盟》為例,相關電競隊參加的是該遊戲在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菲律賓等)的職業聯賽Pacific Championship Series(PCS)。由今年中開始,Talon Esports更跟法國甲組足球聯賽勁旅巴黎聖日耳門(PSG)合作,以PSG Talon名義參加PCS夏季賽事,並成功取得亞軍。
PSG Talon由5位電競選手組成,香港及台灣選手各有兩名,餘下一人是南韓外援。整體而言,Talon Esports旗下職業選手約有40人,當中只有4名香港「土炮」。Talon Esports營運總監黃天佑認為,本地選手比例其實已不算十分低,「始終香港電競市場相對較細」。

Talon Esports營運總監黃天佑認為,政府需要做的,是協調電競業界和教育界,將電競帶入校園。(黃潤根攝)
入行渠道不明 職業生涯短
Talon Esports一般是透過由選手轉型的電競教練,或電競隊經理人物色電競選手,這些選手加入後,又會向公司推薦一些合拍選手加盟。電競隊之間可以互相挖角,黃天佑提到,Talon Esports雖未嘗從其他電競隊購入選手,但曾把旗下選手賣到外國的電競隊;亦有本地電競選手獲中國的電競隊垂青,但公司出於長遠發展考慮沒向對方割愛。
黃天佑坦言,香港的電競發展比鄰近地區慢,當面對中國、日本、南韓等地區的電競隊搶人,本港電競隊要留住具潛質的選手其實不易,造成人才流失。他指出,內地電競隊的薪金水平,隨時比香港及台灣高10至20倍,「在中國,頂級選手一份兩年合約,總值可達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
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HotDog29)亦指出,電競選手職業生涯極短,以《英雄聯盟》為例,選手一般到了24歲左右便考慮退役,當打的選手自然更希望往外闖,冀以最短時間賺最多的錢,保障退役後生活。
如欠缺選手的話,發展電競只會淪為鏡花水月。黃天佑表明,目前本港發展電競其中一個問題,是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缺乏機會了解當一個電競選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葉指出,本港不乏技術高超的遊戲玩家,可惜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何渠道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怎能要求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人,懂得向職業電競隊自薦,而對方又真的取錄他?」

港產電競選手葉文豪慨嘆,很多人擔心選手將來退役後沒其他出路。(黃潤根攝)
倡政府協調 帶進校園推廣
反觀南韓,當地設有完善的培訓機制,電競隊同時設有訓練學校,一方面訓練學生成為電競選手,另一方面教授課本知識,令學生能夠兼顧電競和學業。水平足夠的學生完成受訓後,要麼繼續留隊成為職業選手,要麼被其他電競隊挖角;那些不適合投身電競行業的則可像普通年輕人一樣另覓出路。
「全世界的電競隊,都只會收購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葉文豪坦言,香港年輕人缺乏接受電競訓練的機會,自然難以成為職業選手。黃天佑則認為,政府需要做的是協調電競業界和教育界,把電競帶入校園,在不影響正常學習下讓學生們接觸電競。他說,香港不乏訓練電競選手的場地,一些臨近退役的職業選手亦可充當教練,為有志入行的年輕人提供專業訓練。
葉文豪直言,政府在電競發展上,把目光放在電競場館等配套,也試圖透過舉辦大型電競活動,加強社會對電競的認知,這些舉措都有其作用,「但很多都是一次性動作,似乎沒有很長遠的考慮如何培訓電競人才。」他明白,不少家長仍認為電競等於「打機」,並不能作為一種職業,「香港電競公司數目不多,很多人擔心選手將來退役後沒有其他出路,連轉型做教練、幕後人員亦不容易。」
葉文豪強調,發展電競需要一套長遠可行的人才培育系統,確保選手能夠接受專業訓練,以及退役後可在其他崗位發展事業,甚至讓他們憑電競專長,申請獎學金繼續升學,方能改變外間對電競的印象。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 促進創新與國際化協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上月23日宣布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HK Tech 300國際大賽),進一步將HK Tech 300計劃的影響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今次大賽將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城市的11間大學、五間當地商會和初創培育機構合作,多國大學校長及代表當日應邀來港出席典禮,並希望可通過城大的科研及初創生態圈,協助當地初創落地香港,甚至拓展至內地及整個亞洲市場。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港全速邁向AI大時代(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不再只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是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巫筆|港AI批閱10萬篇作文
本地人工智能(AI)教育初創「巫筆」,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善假於物」教學研討會,探討生成式AI在中學中文寫作教育的應用。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噴射機械人|全球首款噴射機械人試飛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經過兩年時間測試,周三(18日)試飛全球首款噴氣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能夠在離地大約50厘米的高度起飛,並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人類資訊保育|新網站收藏「前AI時代」資料
自從人工智能(AI)模型流行,由機器生成的內容在網上泛濫,包括文字、圖像及影片,甚至波及人類的原創作品。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Midjourney|推影片生成模型V1
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多間影視娛樂企業,上周聯手控告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指其以AI生成多個版權角色的圖像屬侵權行為。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AI漂洗|人扮智能猖獗 訴訟不絕 誇大技術欺瞞 礙行業發展須規管
現今業務若不加上AI元素,好像便趕不上潮流,不過須留意「假AI」帶來「真」風險。
- Posted June 2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