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能雪櫃廣告牆獲注6億 分析顧客目光 即時推薦產品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除了產品款式及價錢,消費者亦可在互動屏幕查閱其他產品資訊。(Cooler Screens網頁圖片)
在超市及便利店內的雪櫃,大多採用透明玻璃門,雖可展示內裏的貨品,卻忽略了此空間也可賣廣告。美國芝加哥初創公司Cooler Screens看準商機,在櫃門裝上互動數碼屏幕,以鏡頭分析消費者行為,提供個性化的品牌廣告。該公司近日獲得C輪融資8000萬美元(約6.24億港元),由Verizon Ventures、微軟M12風險基金等機構領投。
Verizon及微軟等領投
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道,Cooler Screens於2018年成立,開發了一種店內數碼營銷及媒體平台,以電子屏幕取代玻璃門,讓消費者逛店舖時,亦能有網上購物的體驗。屏幕除了顯示飲品款式、價錢外,消費者亦可藉互動系統,查閱其他產品的資訊,包括營養標籤、店內有何素食選擇等。

門頂設有傳感器,記下顧客目光停留的位置。(Cooler Screens網上圖片)
零售店只要把多個雪櫃門併合,就可砌成廣告幕牆,甚至可播放烹飪節目短片,營造搶眼的視覺效果。系統根據門頂的傳感器,記下顧客目光停留在貨架哪個位置,利用機器學習及大數據,即時分析消費者喜好,選播不同廣告;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零售商可跟蹤庫存及定價,視乎情況調整宣傳策略,例如天氣炎熱就促銷雪糕,提升銷售額。
Cooler Screens委託第三方在試點地區,訪問了店內7000多位顧客,當中逾八成受訪者認為,新設計更易找到產品。Cooler Screens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Arsen Avakia向外媒透露,原先有40個品牌在平台投放廣告,今年3月以來增至近150個,並強調私隱是消費者體驗的核心要素,從不收集或儲存個人身份訊息。

Cooler Screens以電子屏幕取代玻璃門,讓消費者逛店舖時,亦能有網上購物的體驗。(Cooler Screens網上圖片)
夥拍2500間Walgreens店
早在今年1月,Cooler Screens已跟美國連鎖藥房集團合作,在當地2500間Walgreens商店,引入上述數碼商品平台,預計每月覆蓋7500萬名消費者。作為是次融資投資者之一,微軟提供雲端、邊緣運算、物聯網(IoT)及人工智能(AI)方案,Verizon則負責4G及5G上網、安全性及託管服務。
Cooler Screens累積籌集超過1億美元資金,公司估值已突破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晉身「獨角獸」企業行列。消息指出,矽谷銀行通過債務融資,參與了這次C輪融資。新資金將用於全美擴張,在多家領先零售商推廣;又計劃開發技術平台,包括上下文(Contextual)廣告、數碼商品銷售等。

零售店只要把多個雪櫃門併合,就可砌成廣告幕牆,營造搶眼的視覺效果。(Cooler Screens網上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 促進創新與國際化協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上月23日宣布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HK Tech 300國際大賽),進一步將HK Tech 300計劃的影響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今次大賽將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城市的11間大學、五間當地商會和初創培育機構合作,多國大學校長及代表當日應邀來港出席典禮,並希望可通過城大的科研及初創生態圈,協助當地初創落地香港,甚至拓展至內地及整個亞洲市場。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港全速邁向AI大時代(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不再只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是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巫筆|港AI批閱10萬篇作文
本地人工智能(AI)教育初創「巫筆」,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善假於物」教學研討會,探討生成式AI在中學中文寫作教育的應用。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噴射機械人|全球首款噴射機械人試飛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經過兩年時間測試,周三(18日)試飛全球首款噴氣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能夠在離地大約50厘米的高度起飛,並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人類資訊保育|新網站收藏「前AI時代」資料
自從人工智能(AI)模型流行,由機器生成的內容在網上泛濫,包括文字、圖像及影片,甚至波及人類的原創作品。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Midjourney|推影片生成模型V1
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多間影視娛樂企業,上周聯手控告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指其以AI生成多個版權角色的圖像屬侵權行為。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AI漂洗|人扮智能猖獗 訴訟不絕 誇大技術欺瞞 礙行業發展須規管
現今業務若不加上AI元素,好像便趕不上潮流,不過須留意「假AI」帶來「真」風險。
- Posted June 2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