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創意 (香睿剛)

曾幾何時,日本手提電話技術曾領導全球。(法新社資料圖片)
日本三大手提電話網絡供應商NTT Docomo、KDDI和Softbank日前召開聯合發布會,表示將會於下月推出跨平台短訊服務「+ message」,日後日本手機用戶只需透過電話號碼,就可以送出如短訊應用程式般(韓國企業開發的「LINE」是目前日本最大市場佔有率的短訊程式)圖文並茂的免費短訊。三大電話網絡供應商代表指,使用手提電話號碼送出短訊,將比普通應用程式安全,因為電話號碼不容易被冒認云云(如香港一樣,日本也有大量詐騙短訊泛濫市面);服務倘若受歡迎,供應商將擴展業務到電子貨幣等,態度躊躇滿志。
新意欠奉
曾幾何時,日本手提電話技術曾領導全球;十多年前,筆者初到日本留學,取得學生證後首要任務就是與朋友商量到哪家網絡供應商「上台」,以方便大家以短訊聯絡,皆因跨台短訊收費高昂也(日本傳統跨台短訊收費為每條3日圓,每條長度不可超過70字,稍一不慎月結單隨時「爆燈」;同一平台的話則是免費)。那時候,同學們決定了上哪一個台,好幾年都不會輕易改變,除了為了保持同一號碼,還有是為了無限免費短訊。
好景不常,短訊收費這棵搖錢樹,在智能手機年代裏迅即枯萎;隨着愈來愈多日本消費者習慣使用數據作免費短訊,手機網絡供應商的短訊服務漸漸被取代,到了今時今日,筆者認識的日本朋友已經沒有幾個不是每天使用「LINE」為主要通訊工具。日本傳媒對「+ message」反應普遍冷淡,反映時代早已改變;年輕人使用哪個短訊程式,多以朋友間最流行的為依歸,中國大陸使用「WeChat」,韓國使用「Kakaotalk」,港人使用「WhatsApp」,日本和台灣使用「LINE」,北美則流行「Snapchat」;「+ message」單以安全性為招徠,其他新意一一欠奉,要如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固然,日本手提電話供應商處於競爭關係,要推出一個各方都滿意的跨平台短訊方案,牽涉政治因素相信不少;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稍一蹉跎就可以被淘汰,正如以前Microsoft通訊軟件MSN Messager曾風行全球,之後不思進取,在智能手機年代開始之後就被大眾遺忘。
蹉跎歲月
當NTT、KDDI和Softbank的管理層浪費多年討論如何分配利益之際,日本消費者已經捨他們而去;「+ message」如誕生在十年前,歷史可能早已改寫,但放在今日,似乎是遲來的創意。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香睿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眼鏡窺見未來生活(黃岳永)
出外旅行要準備什麼拍攝裝備?雖然未必如專業攝影師一般,帶備專業相機和長短鏡頭,但智能手機、360度全景相機,甚至小型無人機等裝備,都是許多人旅行時的選擇。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刷流量|新工具阻AI爬內容 保網站流量
儘管搜尋引擎及聊天機械人,會附上原始來源的連結,但網站若要從廣告獲利,則需要讀者真正點擊進入這些連結。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實現未來科學|AR眼鏡屏蔽現實世界廣告
比利時編程員斯潘霍夫(Stijn Spanhove)最近以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一款擴增實境(AR)應用程式,可以辨認及遮蔽現實世界的廣告內容。他在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形容,「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但想像一個你可以掌控所見實體內容的未來,很令人興奮。」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AI預測兒童蛀牙九成準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青島市口腔醫院及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一款人工智能(AI)系統Spatial-MiC,為全球首個以複雜微生物群落預測單顆蛀牙風險的AI系統,聲稱其準確率突破90%,有望徹底改變兒童蛀牙的預防方式。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智能叛變?|多款大語言模型藏智能殺機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上月發現旗下模型Claude,若得悉自己會被關閉並由其他AI系統取代,便很大機會發生向負責人勒索的情況。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AI取代人類?|AI教父倡轉行做藍領保飯碗
被譽為「AI教父」、諾貝爾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在YouTube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警告,AI或在大多數任務超越人類,誠懇地建議晚輩轉行,「若要不被AI取代,就去當水電工吧。」他認為,法律助理、律師助理等職業,最有可能被裁員。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Posted June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