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分析店面人流增生意 (Dayta AI 屠厚鈞)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屠厚鈞(左一)強調其服務不作人臉識別,數據處理符合歐盟條例要求;旁為朱美俞。
本港經濟前景轉差,8月零售業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勁瀉23%,跌幅是有紀錄以來最慘烈,在此時勢之下,商戶如何突圍而出?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Dayta AI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屠厚鈞,分享怎樣藉人工智能(AI)提升店舖生意額。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屠)屠厚鈞Dayta AI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朱: 可否簡單講解一下產品和服務?
屠: Dayta AI於2018年5月正式成立,現專注AI技術,讓商戶把店內CCTV影片串流(Steam)傳至旗下雲端系統Cyclops,再通過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等系統識別演算法,即時分析多項數據,包括:人流分布、顧客類型、消費行為及情緒等,令零售商更有效掌握分店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店員與客人的互動(Engagement)等,協助改善營銷策略,提高生意額。
朱: 坊間已有同類型企業,你認為Dayta AI有何競爭優勢?
屠: 據知坊間AI服務供應商一般要求店舖先清拆原有裝置,須重新安裝鏡頭、傳感器等設備,過程需時約兩周,期間無法如常營業。至於我們的客戶,只要店內可上網且鏡頭齊全,再把相關CCTV片段授權串流至Cyclops,大約只花5分鐘,即可享用「智能店舖」(Smart Retail)服務。一般店舖每月只須繳付2000元左右,便可訂購服務,能彈性控制營運成本。

Dayta AI現約有七至八成員工,都是來自科技大學。(Dayta AI圖片)
免安裝設備 毋須停業
以泰國時裝品牌為例,客戶把兩家分店的CCTV影像授權傳至Dayta AI後,我們團隊毋須飛往泰國,即能在港提供服務。通過熱圖(Heat Map)分析人流分布,發現兩家分店中,A店生意額正常,其客人隨意閒逛,人流覆蓋店舖80%範圍;另一間B店的人流則集中於門口和收銀處,八成店面範圍未被覆蓋。
最終客戶因而察覺,B店店主在門口放置了大量減價衣物,冀藉此刺激銷售額,卻適得其反。該公司遂快速重整銷售策略,並把旗下100家分店授權予Dayta AI管理,以獲悉各店的實際數據。
朱: 在獲取客源及招聘科技人才方面,你們有何策略?
進駐科技園 拓展東南亞
屠: 坦白說,公司團隊為學生班底,自問商業人脈不強。最初業務受惠於一名天使投資者,團隊藉其人脈獲得首批客源。此外,我們成立不足3個月已進駐香港科技園,通過有關機構得到另一批關鍵客戶;再加上有幸成為首批「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HKAI Lab)的培育公司,業務得以擴展至東南亞市場。
至於聘請科技人才方面,現有17名開發人員(Developer),當中七八成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因我們跟科大關係密切,常透過招聘會等即場物色科技人才,而其他人才,就來自香港大學等本地學府。
作為初創,我們把員工視為拍檔(Teammate), 即使負責編程的員工,亦期望他們參與公司業務,大家共同進退,達致多方面成長。

屠厚鈞於AWS Startup Day活動上展示其商業方案,指公司旗下AI產品採用AWS雲端系統作運算。(朱美俞攝)
嚴守私隱例 不儲存人臉
朱: 現時人臉辨識(Facial Recognition)技術備受爭議,公司如何保障客人私隱安全?
屠: 訓練AI須依賴龐大數據量,公司系統內七成數據量是從開源數據庫獲得,包括不同大學的研究等;其餘三成就來自團隊自家測試,合共數百萬個臉孔數據,包含歐美、東南亞、中港台、日韓等臉孔,全經合法途徑授權取得。

商戶可經現有的CCTV偵測店舖人流情況。(Dayta AI圖片)
現時平台主要把客戶的CCTV片段串流至旗下雲端系統,經自家AI技術作運算。目前AI系統能夠偵測並分析店舖各項數據,譬如人流位置、逗留時間、性別、年齡層和表情等,準確度已達90%。
我們亦向客戶承諾,只記錄AI分析得出的數據,如一小時內有500位男顧客,300位女客人,或在某處逗留15分鐘等資料,但不會儲存任何含人臉的影片或擷圖,同時,系統會自動把人臉模糊化,並不作任何臉孔配對。
團隊確保業務符合本港私隱條例,甚至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的要求。即使日後跟投資者接洽,我們亦期望對方,若決定注資Dayta AI,就代表其理念及宗旨跟團隊一致,尊重公司對私隱的取態。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數據收集後,上傳至Dayta AI雲端,以熱圖等分析顧客習慣。(Dayta AI圖片)

AI系統能偵測並分析店舖各項數據,譬如人流位置、逗留時間、性別、年齡層和表情等。(Dayta AI 圖片)
[ English Version ]
HK-based AI startup aims to help businesses boost sale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 促進創新與國際化協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上月23日宣布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HK Tech 300國際大賽),進一步將HK Tech 300計劃的影響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今次大賽將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城市的11間大學、五間當地商會和初創培育機構合作,多國大學校長及代表當日應邀來港出席典禮,並希望可通過城大的科研及初創生態圈,協助當地初創落地香港,甚至拓展至內地及整個亞洲市場。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港全速邁向AI大時代(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不再只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是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巫筆|港AI批閱10萬篇作文
本地人工智能(AI)教育初創「巫筆」,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善假於物」教學研討會,探討生成式AI在中學中文寫作教育的應用。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噴射機械人|全球首款噴射機械人試飛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經過兩年時間測試,周三(18日)試飛全球首款噴氣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能夠在離地大約50厘米的高度起飛,並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人類資訊保育|新網站收藏「前AI時代」資料
自從人工智能(AI)模型流行,由機器生成的內容在網上泛濫,包括文字、圖像及影片,甚至波及人類的原創作品。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Midjourney|推影片生成模型V1
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多間影視娛樂企業,上周聯手控告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指其以AI生成多個版權角色的圖像屬侵權行為。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AI漂洗|人扮智能猖獗 訴訟不絕 誇大技術欺瞞 礙行業發展須規管
現今業務若不加上AI元素,好像便趕不上潮流,不過須留意「假AI」帶來「真」風險。
- Posted June 2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