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資產證券化 (Liquefy創辦人賴譽芹)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賴譽芹指Liquefy擬明年在京滬設新據點,正籌集1.56億融資。(朱美俞攝)
港產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 STO)平台Liquefy, 把私人公司、股票、基金、房地產等資產,以發行證券方式出售融資;早前更獲杜拜王室支持,在當地引入區塊鏈技術。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創辦人賴譽芹,講解如何把資產證券化,並透露2000萬美元融資詳情。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賴)賴譽芹 Liquefy創辦人
朱: 為何當初有志創立Liquefy平台?
賴: 大學畢業後,我投身金融界,曾於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工作4年。之前我已有創業之意,於是我在日間工作,晚上跟初創及技術公司交流,以建立人脈網絡。
回顧在我入行初期,已感覺金融業式微,投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收入持續減少;業界則關注互聯網如何影響金融業。當時我發現區塊鏈具發展潛力,有望顛覆整個金融市場,其後我聯同精通相關技術與法律的兩位創辦人,在2018年10月創辦Liquefy,專注透過STO讓投資者分散投資房地產等項目,並降低其入場門檻。
港企國際視野佔優
朱: 作為港產初創,你們如何獲得杜拜王室支持?涉及什麼合作項目?
賴: 早於2000年,杜拜已積極推動區塊鏈發展,並計劃把有關技術應用於當地金融業。他們最初獲悉Liquefy在港完成一宗房地產交易,其後主動跟我們接洽,未幾就展開合作關係。
當地雖不乏區塊鏈初創,惟本港初創有國際視野,另於金融及技術上也較中東地區優勝。因此,當地企業若有意進軍亞洲,大多首選香港公司。
公司跟杜拜王室有三大合作方向。第一,團隊須跟杜拜和阿布扎比(Abu Dhabi)監管機構洽談,探討如何加速發展當地的區塊鏈技術及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並確保有關交易合法地進行;第二,如何以區塊鏈技術,協助中東投資者接觸海外資產;第三,團隊須助杜拜的房地產商,藉旗下區塊鏈技術,推動當地行業革新。

Liquefy今年8月獲得杜拜王室支持,使當地成為首個全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城市。 (法新社資料圖片)
星投資取向保守礙發展
朱: 進軍新市場方面,你們有何考慮?
賴: 團隊主要考慮兩大因素。第一,當地的金融體系及監管制度;第二,該地區的創新性。基於上述條件,團隊率先進軍中東和大中華地區。
曾有不少人提議,不如拓展新加坡市場,惟經深入探討市場後,發現當地金融業,有不少公司「除牌」(Delisting),改為在本港上市。此外,當地技術發展雖快,惟其房地產業務較傳統,投資者主要投資低風險產品,這不利於公司發展。
中東的金融市場有別香港,細看當地對區塊鏈技術,以至新型金融產品的監管制度,個人認為,當地於全球亦算是首屈一指。本港方面,金融市場相對成熟,最近證監會就STO市場推出新條例,在條例清晰明確下,也有利市場發展。
明年1月擬籌1.6億
朱: 公司又有何發展大計?最後你認為,未來STO市場有何發展趨勢?
賴: 繼公司早前獲得260萬美元(約2028萬港元)Pre-A輪融資後,我們正展開新一輪融資,並已獲得投資者支持,包括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新一輪將於明年1月進行,我們計劃募資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新資金將用於市場擴張,如把產品擴展至金融領域。
在Liquefy成立之初,團隊最大願景是讓廣大投資者藉STO分散投資各類型資產。投資者身份不限於專業投資者,亦不限於股票、證券等項目,而是任何事物(Tokenize Everything),例如一支球隊或一個人的未來。
譬如撥一筆錢,供有才能的年輕人攻讀大學。待他投身社會後,其首12個月的薪金,將分配予先前的投資者。從金融角度看,此舉或能獲利;另助大學生奔向美好前程,不失為一件美事。
個人認為,未來全球將不敢低估STO發展;除香港、倫敦、紐約、新加坡等市場外,其他未發展城市,或可透過STO接觸不同資產。
然而,無論新金融產品或任何與區塊鏈相關的產品,均無法避免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技術上,團隊投放不少資源於第三方檢測(Third Party Check)上,另設有審核員(Auditor)負責相關工作。我們現跟本地四大會計師行合作,商討如何審核技術,確保客戶用得安心。至於監管機構及STO企業,亦必須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以防範不法分子的非法行徑。

Liquefy通過資產證券化,如私人公司、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降低投資者入場門檻。(Liquefy網上圖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延伸閱讀:
港證券代幣平台再融2000萬 Liquefy助杜拜變區塊鏈城市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 促進創新與國際化協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上月23日宣布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HK Tech 300國際大賽),進一步將HK Tech 300計劃的影響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今次大賽將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城市的11間大學、五間當地商會和初創培育機構合作,多國大學校長及代表當日應邀來港出席典禮,並希望可通過城大的科研及初創生態圈,協助當地初創落地香港,甚至拓展至內地及整個亞洲市場。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港全速邁向AI大時代(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不再只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是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巫筆|港AI批閱10萬篇作文
本地人工智能(AI)教育初創「巫筆」,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善假於物」教學研討會,探討生成式AI在中學中文寫作教育的應用。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噴射機械人|全球首款噴射機械人試飛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經過兩年時間測試,周三(18日)試飛全球首款噴氣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能夠在離地大約50厘米的高度起飛,並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人類資訊保育|新網站收藏「前AI時代」資料
自從人工智能(AI)模型流行,由機器生成的內容在網上泛濫,包括文字、圖像及影片,甚至波及人類的原創作品。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Midjourney|推影片生成模型V1
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多間影視娛樂企業,上周聯手控告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指其以AI生成多個版權角色的圖像屬侵權行為。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AI漂洗|人扮智能猖獗 訴訟不絕 誇大技術欺瞞 礙行業發展須規管
現今業務若不加上AI元素,好像便趕不上潮流,不過須留意「假AI」帶來「真」風險。
- Posted June 2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