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窮怎麼當網紅(高天佑)
有一個28歲上海女生名為papi醬,去年9月開始自拍搞笑短片放上微博,迅即引起瘋傳,大受歡迎,至今短短半年便擁有超過1200萬粉絲;儘管她尚未實行「商業化」,沒在短片加插廣告,基本上依然零收入,但上周六已有多家基金向她(嚴格而言是她設立的個人公司)進行「天使輪」投資1200萬元(人民幣.下同),讓其估值達3億元。
papi醬至今發表了20多條短片,每條長約數分鐘,筆者本年初首次知道這個人,看了她第一條短片,便忍不住花了2個多小時,把所有短片全部看一遍,有些甚至重看幾次,原因只有一個:實在十分搞笑。
她的搞笑題材皆來自日常生活,例如嘲諷上海人喜歡在講話時加插英文單詞,又自嘲女生們通常口是心非、沉迷購物、「有異性冇人性」等。
全國網民6億 化人氣為收入
papi醬的成功軌跡跟香港的100毛頗為相似,同樣憑着切合年輕人口味的搞笑,在主流媒體和明星藝人之外,於網絡圈異軍突起,再把人氣轉化為收入。儘管papi醬無法像100毛般沾手政治議題,但單從日常生活取材,亦成功達到搞笑效果。
筆者早於兩年前已斷言,華文內容創作者將迎來史上最好景的黃金時代(從商業角度言),乃基於內地人口市場龐大,再加上熱鬧的互聯網平台,讓最小眾的內容創作者都可找到財路。
記得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外商流行一種講法:「中國有11億人,每人幫我買一對拖鞋,我都發達!」但事實證明,就算中國有11億人,也不代表一定會買你的拖鞋,這種講法很快淪為笑話,大批外商亦敗退。然而,在現今科網時代,這種講法卻變相局部成真,因為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內容創作者可用極低成本、極快速地接觸全國逾6億網民;不必所有人都做你粉絲,但只要抓到1%人的心,讓他們願意點擊廣告,便等於有600萬鐵粉市場,完全足夠商業化。
除了papi醬,還有一個「網紅」例子名為六神磊磊,本身是新華社年輕記者,愛讀金庸小說,於是開設了一個微信賬戶「六神磊磊讀金庸」,專門借用金庸小說情節,惡搞當下社會百態。如此小眾的主題,憑他個人的創作力,竟也吸引逾百萬粉絲,獲得大量廣告商贊助。
一朝發達恐損成功基因
不過,「人不窮怎麼當網紅」本身是papi醬一句搞笑,卻暗含一種現實矛盾。因為papi醬和100毛等「網紅」之異軍突起,很大程度在於其草根味,讓廣大年輕網民容易產生親切感和共鳴感,不像大V、傳統媒體般離地,並能沒顧慮和底線地搞笑。但「網紅」一旦不「窮」,像papi醬般獲得1200萬元注資,或像100毛般賺取數百萬元贊助費,草根味難免變味,逐漸須顧慮贊助商立場,等於一條一條枷鎖綁上身,恐會令搞笑效果打折扣,損害了原本的成功基因,這將是「網紅現象」所面對的一大挑戰。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眼鏡窺見未來生活(黃岳永)
出外旅行要準備什麼拍攝裝備?雖然未必如專業攝影師一般,帶備專業相機和長短鏡頭,但智能手機、360度全景相機,甚至小型無人機等裝備,都是許多人旅行時的選擇。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刷流量|新工具阻AI爬內容 保網站流量
儘管搜尋引擎及聊天機械人,會附上原始來源的連結,但網站若要從廣告獲利,則需要讀者真正點擊進入這些連結。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實現未來科學|AR眼鏡屏蔽現實世界廣告
比利時編程員斯潘霍夫(Stijn Spanhove)最近以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一款擴增實境(AR)應用程式,可以辨認及遮蔽現實世界的廣告內容。他在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形容,「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但想像一個你可以掌控所見實體內容的未來,很令人興奮。」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AI預測兒童蛀牙九成準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青島市口腔醫院及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一款人工智能(AI)系統Spatial-MiC,為全球首個以複雜微生物群落預測單顆蛀牙風險的AI系統,聲稱其準確率突破90%,有望徹底改變兒童蛀牙的預防方式。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智能叛變?|多款大語言模型藏智能殺機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上月發現旗下模型Claude,若得悉自己會被關閉並由其他AI系統取代,便很大機會發生向負責人勒索的情況。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AI取代人類?|AI教父倡轉行做藍領保飯碗
被譽為「AI教父」、諾貝爾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在YouTube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警告,AI或在大多數任務超越人類,誠懇地建議晚輩轉行,「若要不被AI取代,就去當水電工吧。」他認為,法律助理、律師助理等職業,最有可能被裁員。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Posted June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