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工智能替代 炒股勢程式化(筆銘)

By on April 1, 2015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WEALTH 1APR

一場新的革命正靜悄悄地在美國的財富管理業掀起,而我堅信這在不久的將來亦會席捲亞洲。

電腦投資基金成本低

筆者最近查看了滙豐的MPF收費,發現普通的指數基金(tracker fund)費用約為80點子,實在貴得離譜。歐美的指數基金費用一般只需15至30點子。其實講到底,仿製一個恒指或國指基金成本能有多高?這些基金佬食水有幾深?

Burton Malkiel 是名書《漫步華爾街》的作者,此君現貴為Wealthfront的CIO。Wealthfront是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基金公司,現時有超過20億美元AUM,兩萬多名客戶,當中不乏矽谷的青年才俊。簡單而言,Wealthfront是以電腦程式為客戶進行長線投資,並將成本壓至最低。他們的理念是大部分積極基金(actively managed funds)長遠都跑不贏大市,而既然如此,投資者應該選用成本最低的基金。Wealthfront的客戶要先在電腦上回答一連串問題(主要跟風險胃納及投資目標有關),然後電腦便會編排出一個由指數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並且自動按市況調整組合的比重。例如,如果美股大升,佔整個組合的比重高於某個百分比,電腦便會自動沽售美股指數基金,並以套現回來的資金買入債券基金。投資者在整個投資過程毋須支付顧問費,總費用只需25點子,為普羅市民提供一個長線投資的好辦法。

定期調整組合比重

現時的80後經歷了2000年和2008年這兩次股災,對傳統基金信心漸失。財富管理業務以往是借助或吹捧金融才俊的專業知識及跑贏大市的往績,但新一輩的人愈來愈不相信權威,並且寧願自己上網搜集資料。傳統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推廣成本高,要養一大群推銷員吸客,養一大班金融才俊進行投資。營運成本較高之餘,投資回報亦不算特別出色。相比之下,Wealthfront一共只有62名員工,靠費用低吸客,只需少數專才寫一個電腦投資程式便可。投資者可以透過手機app及tablet隨時查看及管理自己的投資,既快捷又方便。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這絕對是一大喜訊。我認為上述這種模式在二、三十年後必然會大行其道。

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進行長線投資,定期調整一下組合比重,這算不上是什麼難事。問題是,電腦能否更全面地取代人腦進行投資?畢竟,電腦是不會感到恐懼和貪婪,它們跟本沒有這些人性的弱點。IBM研發的深藍在1997年擊敗了著名棋手Kasparov,證明電腦的智商可以高於人腦。最近Bill Gates, Elon Musk, Stephen Hawking及Steven Wozniak等人相繼提醒我們,別低估人工智能的威力。既然如此,所謂的 AI Investing 到底有能否發圍?

近年,有對沖基金開始用人工智能的程式投資。原理上,這些程式能按照市況轉換投資策略,像人腦一般不斷學習不斷調整。首先,我們暫時假設電腦的人工智能投資比人腦優勝。若然如此,所有投資者便都會用電腦投資。不過,人工智能是靠分析市場上各項數據而作出投資決定,而當中重要的一環,是股票的價格和成交量走勢,而這又是從市場參與者的一買一賣所形成。如果沒有市場參與者細分各項更原始的資訊,在市場中進行買賣,人工智能又豈能成功?就算有部分人能在某段時間內靠電腦投資跑贏大市,當愈來愈多人使用類似的策略,他們總不能永遠跑贏大市。成功的策略理論上是會不斷地自我毀滅。

話說回來,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夠持續跑贏大市,你估有幾多人會繼續返工?

更多筆銘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