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蘋果設計

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人擁有或接觸過 Apple 的產品,但有關設計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你一定沒聽過多少,接下來就是蘋果「前員工」對當中設計的一些回憶。
Apple MagSafe

看這標題有些人可能會問:「你開什麼玩笑,蘋果可沒發佈過這產品。」但如果你是名 Mac 用戶,即使不清楚它的「名字」,也知道其實你天天在用它給 MacBook 充電。
可能和很多人一樣,在幾年前第一次接觸 Mac 時會因為其純白的顏色、獨特的設計愛上這款電源適配器,心想:「蘋果就是和你們不一樣,連盤線的處理做法都這麼與眾不同。」
但在 Apple 的工程師看來,這是一款不合格的產品。
就拿最簡單的圓形導電金屬和可拆卸轉接頭來說,都沒能讓 Apple 滿意。如果你手頭現在就有任何一款 Mac 的Apple MagSafe,那你不如取下可拆卸轉接頭,看看裡面的圓形導電金屬表面是否呈現的是鏡面效果。如果不是,那麼這款電源適配器是不合格的。
再來看看你剛拆下來的轉接頭,如果你拿著它在陽光充足的光線環境下仔細看,發現有「微不足道」的細痕,不好意思,在蘋果的標準看來它也是要被銷毀重做的。
即便你可能認為 Apple MagSafe 是世界上最棒的電源適配器,但在蘋果看來,依舊不合格。
Apple Magic Mouse & Magic Trackpad


這兩個和 Mac 有關的「明星配件」你一定有所聽聞,無論是購買 iMac 時可以二選一的搭配還是很多人選擇為其 MacBook 配備的 Magic Mouse,使用場景和用戶感受顯然比剛才的電源適配器來得更直接。
但如果我告訴你一個Magic Mouse或Magic Trackpad都是由四到六個成品中最完美的部分拼湊而來的,這會不會打消你對它們售價高的疑惑?
使用過 Magic Mouse 的人都知道,弧度表面和玻璃質感讓這款別具一格的滑鼠顯得科技感十足,但是和 Magic Trackpad 一樣,在生產時都達不到設計的初衷。前者因為玻璃的弧度,導致裡面的元件很難與這個貼合手掌的弧度充分貼合,後者則控制不了觸控板上下銜接的品質。
也就是說要想做到蘋果的品質,不僅需要代工廠的硬件經驗,還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可以想像的是,在試產初期,可能十台 Magic Trackpad 才能拼湊出一台「還算合格」的產品。這大大增加了支出,但沒辦法,這是 Apple。
iPhone 6

如果你是名從iPhone 5s升級到iPhone 6的用戶,可能會感覺配備 Touch ID 的 Home 鍵略有變化,但就是說不出在哪。
一個小小的 Home 鍵,變化至少有兩點。一是鍵位相比之前變高了,雖然還保持著弧度,但是和螢幕整體幾乎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第二是 Home 鍵週邊的銀圈,這是個妥協的選擇,蘋果最開始的設計中顯然是不存在的。
但這其實並沒有影響我們使用 iPhone,甚至更愛它了。
蘋果為什麼這麼做?有兩點原因可能牽制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一是代工廠的「不作為」。為了應付蘋果,代工廠一般在向蘋果提交量產前的產品審核時選擇最好的一批交給蘋果驗收。也就是說如果蘋果想查看 100 件 Magic Mouse 的試產結果,代工廠可能會從 1000 件試產的 Magic Mouse 中挑選出最完美的 100 套原件,搭配在一起,這就固然完美。
二是出於成本投入的考慮,蘋果的年利潤正在逐年下滑,即便經常有資料機構透露其年利潤是Amazon的幾倍或是某幾個巨頭的總和,但依舊不能阻擋它下滑的頹勢。而在全球智能手機業務趨於飽和的當前,品質還是成本?蘋果要做個妥協。可以預見的是,從幾個甚至幾十個產品中拼湊出最完美一件的「賠錢產品」,蘋果可能不會一直接著做下去。
「和蘋果有關的爆料很多,全都是黑幕。」,想幾年前有關 iPhone 4「天線門」的故事,心想也是,硬件公司即便做錯了,死也不會承認。連 Jobs 都說你手機拿錯了,還免費送你 Bumper 用,你還能說些什麼呢?
「要是Jobs還在,這些產品都得打回去重做」,前員工最後這樣說。
原文:36Kr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理大倡分散式練AI 勁省能源
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PAAI)研究團隊,提出「協作式生成人工智能」模式,把人工智能(AI)訓練從傳統的集中式轉向分散式,大幅降低訓練成本、保障數據私隱及打破資源壁壘。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叫停超級智能|3200名人聯署 叫停研發超智能
被譽為現代「人工智能(AI)教父」的科學家班吉歐(Yoshua Bengio)及辛頓(Geoffrey Hinton)、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等全球逾3200多名公眾人物聯署一份聲明,呼籲各界立即暫停研發「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亞馬遜AI眼鏡|北美地區司機試用 加快送貨
亞馬遜(Amazon)為北美地區的送貨司機試用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AI)眼鏡,他們毋須手持手機,即可掃描包裹、遵循路線指引,以及獲取送達證明,並顯示視線範圍的危險訊息,解放雙手以縮短每次送貨時間。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DeepSeek新光學技術|有效壓縮長文本
內地科企深度求索(DeepSeek,DS)日前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開源旗下一項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但它實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非但希望協助處理文件,更是打算探索如何突破人工智能(AI)記憶樽頸。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谷歌量子晶片|快最強電腦萬倍
Alphabet旗下量子人工智能部門Google Quantum AI,周三(22日)在科學期刊《自然》發表論文,介紹Willow量子晶片運算的重大突破。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
生產力局調查報告|九成港企職員 日常工作用AI 應用趨勢調查 客服和分析數據佔多
為了探討本地企業在人工智能(AI)應用情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生產力學院昨發布《2025年香港企業AI應用趨勢調查》結果,發現近九成(88%)受訪企業員工,已在日常工作使用AI工具。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