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主打低佣金破傳統 地產代理網上突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近年「上車難」成為社會問題,有初創企業進軍網上物業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透過手機落單,並以「低佣金」作招徠。惟有傳統地產代理指出,若只做二手樓生意,難有生存空間。面對日新月異的拉客手法,地產行業網上大戰一觸即發!
Home Republic:密食當三番
在地產界打滾13年、現為Home Republic創辦人翟毅賢(Billy)表示,眼見行業生態逐漸扭曲,於是毅然放下本身測量師的高薪厚職,與3位朋友合資100萬元,建立樓市O2O(Online to Offline)平台,向買賣物業者提供速配服務,以劃一佣金制度幫顧客「慳錢」,冀改變傳統銷售模式。
買賣雙方可在該網及手機平台放盤及搵樓, 直至找到合適單位、簽署合約,Home Republic會收取3000至12500元的簽約費用,另提供經紀服務。Home Republic提倡經紀劃一低佣金,以減少買賣雙方支出。以購入600萬元的單位為例,佣金可比市面平均水平慳近95000元。
Home Republic的賣點是較傳統地產代理「方便、低價」,或多或少對同業有所影響。現時一般地產代理通常以成交價百分之一計算佣金,經紀達成一宗交易後「幾個月唔使做」,這無疑令提倡低佣金的Home Republic較難吸納人才。「我哋會付經紀較高底薪,雖然佣金比傳統市場低,但勝在客源充足,不用擔心要跑數,大大減低他們的壓力。」Billy認為,現時行業生態不健康,衍生抬價、回佣、搶客等問題。「你點知賣家有無畀多啲佣金經紀,故意抬高出售價錢?」他決心以此平台打破框框,引入高透明度及公平原則,靠「密食當三番」取勝。
話說Billy入行之際,正值2003年沙士疫潮。當時他IT學士畢業,及後修讀MBA,加上十多年相關工作經驗,背景在Startup界算是「靚Profile」。人到壯年,決定放手一博,嘗試扭轉地產行業生態。Billy預計,中細價樓盤是「主打菜」, 甚至跟測量師及風水師合作,提供全面服務。由於不用負擔地舖租金,有助增加Home Republic的生存空間。
美聯物業:加強網上睇樓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從事地產行業近30年,見證樓市多年來的高山低谷。他認同,為配合時代轉變,地產業亦要追求網上化,以吸納年輕客戶。
對於有初創企業在網上配對樓盤買賣,並以地產經紀「劃一低佣金」作招徠,布少明對此不抱期望,「我見過有地產公司行『高底薪低佣金』或者『低底薪高佣金』,結果兩者都係失敗,所以睇唔到佢對我哋有咩影響同威脅。」他認為,有能力的地產經紀不會甘於低佣金,故他認為該平台難以聘得人才。
布少明預測,在樓價高企的前提下,二手物業的交投將續萎縮。去年有4萬宗交易,今年預計只有33000宗。「而家業主揸住層樓唔敢放,放咗好難再入市,所以二手盤愈來愈少。」他說,如果網上平台只做二手市場生意,生存空間狹窄。
不過,布少明承認網上平台正在改變行業生態。以美聯物業為例,有三成新界物業的客戶是由網上吸納。「因為後生仔主要在新界區上車,佢哋多數會上網睇下有咩盤先。」他又稱,公司已加入了網上睇樓,經紀拍下360度樓盤片段,讓買家更方便。
的確,網上平台及樓價高企似乎未有傷及傳統地產代理。美聯物業計劃於今年增設20間分行,增聘600至800名人手,但布少明不諱言,網上平台是大趨勢,不排除未來10年會減少地舖數目,把資源轉戰網上。
布少明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加入地產經紀行業,試過一個月促成20宗交易,情人節也忙於「湊客」。及後見證金融風暴,經歷過市場種種變遷,他仍充滿信心:「總之新興平台有嘅,我哋都有;人哋無嘅,我哋都有。傳統地產代理會屹立不倒。」
撰文:袁樂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董事會三招加強AI監管網安(陳漢偉)
隨着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企業董事會對AI應用的決策,直接影響公司的競爭力。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智能眼鏡|Meta推Oakley版新智能眼鏡
Meta Platforms將擴大與意大利眼鏡商EssilorLuxottica的合作,以Oakley、Prada品牌推出人工智能(AI)智能眼鏡,並已在Facebook及Instagram平台開設專頁,預告明天發布新產品。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中大研TenoGel加快肌腱癒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王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及澳洲蒙納士大學,研發加速肌腱癒合的仿生肌腱水凝膠TenoGel。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2D電腦|首台二維材料電腦面世
矽是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技術發展至今約80年,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腦、電動車等產品。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AI令人變蠢|依賴ChatGPT損大腦學習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新研究表明,ChatGPT可能會削弱批判性思考能力,實際上可能會損害學習,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AI取代部分僱員|亞馬遜高呼擁抱AI 預告削人手 CEO提醒員工 學新知識求變有着數
亞馬遜行政總裁賈西日前發表內部備忘錄,提醒員工「要對AI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新知識」,更預告部分僱員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同時或因AI而創立一些新職位。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中國人工智能實力狂飆突進(車品覺)
AI產品的全球滲透速度,遠遠超越以往的科技創新產品,如互聯網發展足足花了23年才讓北美以外的用戶佔比超過90%,而ChatGPT僅用3年就完成這目標。
- Posted June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