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結盟投資雙贏 (SmartUp鄔潤輝)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再現波動,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eum)急挫,動搖投資者信心。惟各行各業應用區塊鏈技術仍屬大勢所趨。《信報》StartupBeat請來SmartUp創始人鄔潤輝,分析加密貨幣走勢與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關係。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鄔潤輝 SmartUp創始人
尹:無論是開發抑或參與區塊鏈相關項目,均可能要牽涉到以太幣,區塊鏈發展會否受到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影響?
鄔:我們或可借鑑股市,因兩者皆有周期性。一般而言,新金融產品的周期較短且波幅大,待獲得市場認可後,價格可轉趨穩定。假如以太幣受挫,依靠加密貨幣募資的項目更難獲取資金,其區塊鏈項目計劃,亦很可能因而被推延。
與此同時,全球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相對較嚴謹,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變得困難,以往只賣概念、靠炒作的「空氣幣」逐漸消失,留下來的項目和企業較為實幹,有助區塊鏈技術落地生根。

無論是開發抑或參與區塊鏈相關項目,均可能要牽涉到加密貨幣。(Freepik網上圖片)
星體制開放 日步伐放緩
尹:據了解,內地支持區塊鏈發展,卻十分提防加密貨幣,企業會否因而轉向新加坡、日韓等地區?
鄔:綜觀亞太不同地區的金融市場,新加坡體制相對開放、法制明確,為首批支持區塊鏈及ICO項目的國家。由於新加坡率先支持ICO, 而且當地無語言障礙,較早前吸引不少國際區塊鏈項目落戶。日本的區塊鏈發展起初位居全球榜首,自當局立法規管ICO後,近年步伐相對變慢。至於南韓則有「幣國」之稱,當地幾乎有600萬人投資加密貨幣,以致當地的加密貨幣交易發展佔優勢,吸引各地投資者進駐。
尹:感覺本港的區塊鏈技術暫時以金融科技(FinTech)為主,可否分享其他地區的應用例子?
鄔:我們曾為內地一間火鍋連鎖店建立「火鍋鏈」,即透過區塊鏈技術追蹤食材來源,並應用於其倉存、物流、配送等業務運作。該火鍋連鎖店約有300間分店,均支援以自家加密貨幣作結算。整個運作均採用了分布式記賬,區塊鏈的透明度優點可以讓食客吃得更安心。
火鍋店應用 運作更透明
尹:SmartUp孵化區塊鏈項目上的方法,與坊間創投孵化器又有何不同?
鄔:作為區塊鏈孵化平台,我們一方面為項目方培育商業模式;另一方面為投資方提供區塊鏈項目。較早前,我們獲得了日本Blockchain Japan、Soul Capital及D Capital的資金,並且組成亞太區塊鏈投資聯盟,結成聯盟的好處,是結合各地專業盟友的強項,透過資源整合、互通資訊,以發揮協同效應。例如我們平台上有一份「超級孵化賬本」(Smart Credit),正是記錄了領域專家對項目方的可投資性、可信任度的評估數據,通過審核的項目資料再加以整合,利用分布式賬本記錄在案,讓投資方、服務方有跡可尋、一目了然,形式就如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再現波動,動搖投資者信心。(Freepik網上圖片)
尹:區塊鏈項目方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成功獲得融資?
鄔:作為投資者,首先應觀察是否有機構曾經投資有關項目,因為一般機構對於區塊鏈項目的團隊、白皮書以至未來發展方案等審核會較嚴謹。然後,投資者應留意區塊鏈項目的應用場景是否貼近生活,這會影響其相關加密貨幣的流通及速度。最後,區塊鏈項目的代幣發行次數亦須注意,究竟是一次性發幣,抑或分階段進行,風險亦因而有所不同。
社群管理佳 助吸引粉絲
尹:據悉社群效應往往是區塊鏈項目的成敗關鍵,項目方該如何接觸及凝聚社群?
鄔:一個區塊鏈項目的社群,當中既有投資方,亦同時有項目粉絲。區塊鏈社群的出現,使項目方毋須依賴單一大額投資,亦能獲得足夠資金。舉例說,一般創投機構或一次注資1000萬美元資金,惟現在只要有100個散戶,每人向項目方投資10萬美元金額,既能達成同等級數融資,更可帶動其相關加密貨幣的流通,相得益彰。
坊間有不少社群管理公司,能夠協助項目方建立和經營社群,惟他們亦可自行透過如Facebook、Telegram、Line等不同社交平台,接觸特定的群組,例如把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項目資料定期更新到熱門的社交群組,從而吸引點擊及瀏覽量。事實上,本身已擁有自家粉絲及社群的傳統企業,亦可考慮引入區塊鏈技術,既能優化日常運作之餘,甚或可以解決一些長久以來的問題。

鄔潤輝(左一)指出,區塊鏈技術配合社群支持,既解決企業的問題,集資亦變得容易,毋須依靠大型投資者;旁為尹思哲。(影片擷圖)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氛圍編程」降創業門檻(黃岳永)
人工智能(AI)對教學的影響力,已在今年的課堂完全展現出來。筆者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入門創業課,堂上使用最新的AI工具如Manus和Visily,僅僅用30分鐘便打造出一個「Airbnb for HKUST的住宿平台」,幫助同學們在將軍澳或西貢尋找長短期租屋。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AI教父訪談|讚中國更警惕智能風險
被譽為「人工智能(AI)教父」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日前接受美國傳媒人斯圖爾特(Jon Stewart)播客專訪,討論AI技術當前能力與潛在風險,更比較中美領導人的態度,認為不少中國政要均為工程師出身,相對明白AI風險。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首形科技|內地仿真人機械頭 表情超逼真
中國機械人科企「首形科技」(Aheadform)發表一款超逼真機械人頭像Origin M1,具備完整的臉部驅動系統,最多可容納25個微型電機,能夠眨眼、點頭、環顧四周,甚至模仿臉部表情,令不少網民毛骨悚然。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抖音教AI|北航大學美女教授爆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一位年輕的美女副教授何靜,近日在抖音自媒體賬號「數據學姐」上傳教學影片,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解說得通俗易懂,她隨後在社交媒體爆紅,引發網民對她青春外貌及學歷的熱烈討論。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複製磁片|劍橋數碼保育 修復磁片資料
英國劍橋大學早前舉辦「複製磁片」活動,邀請民眾攜帶家中舊式磁片(Floppy Disks)到該校圖書館,嘗試修復資料,再轉化成為可供新型電腦讀取的格式。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港首隻AI機械狗|能站立攀高台 中大自研平台開發 適用物流零售場景
香港中文大學InnoHK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HKCLR),昨推出本地首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平台,並展示多個解決方案,包括本港首個尖端AI四足機械人LY1、AI智能雙臂操作平台,以及視覺語言模型(VLM)驅動的具身智能系統,適合物流、零售、自動化工業等應用場景。
- Posted October 14, 2025
- 0
-
加州AI法 平衡創新與監管(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全球科技界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的難題。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