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你活到120歲(車品覺)
世上任何一個國家,慢性病管理都是醫療服務提供者最難對付、費用最高、增長最快的問題,美國醫療部門每年花費數萬億美元來支付醫療賬單。根據2013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全球超過95%人口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三分之一的病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得了這些病。
從科技角度看,隨着大多數醫院加快電子病歷系統和醫務資訊化,醫療大數據每天數以PB計的速度迅速增多,它們來自各種各樣管道,從住院到康復過程中醫患之間的交互數據,乃至可穿戴及醫療設備所產生的各類數據。
整合醫療資訊好處多
可是,醫療數據不只體量龐大,而且範圍廣、程度深,也非常混亂。過去各自為政的做法導致互用性匱乏、數據標準缺失、治理和品質問題分歧,令數據的可用性不高。在最近的調查中,僅16%醫療公司高管有信心克服數據互用性問題,逾半數自認無法在3年內建立起所需設施來克服挑戰。
雖然有太多困難,但醫療大數據近年來已經在識別、診斷、治療、管理和了解慢性病方面取得了跨越式進步,再加上可穿戴裝置採集的「貼身」即時數據,怪不得在美國跟醫療業務投資人交流時,有人說個性化的藥物匹配時代已經開始。
聽來似乎有些矛盾,我們不是說醫療機構壓力山大嗎?沒錯,美國醫療界正在以「病人價值」為溯源作深度變革,改善病療品質同時減低運作成本,不相信的話先看一些成功方向:
一、分析電子病歷:醫生共用電子病歷可以收集和分析數據,尋找降低醫療成本的方法。醫生和醫療機構之間共用患者數據,能夠減少重複檢查並改善患者體驗。
二、分析治療趨勢好處:例如對兒科病房醫療數據的統合分析,有助更早識別潛在的嬰兒感染趨勢,從而杜絕感染源。
三、管理數據用於公共健康研究:診所和醫院會提交關於健康狀況和免疫接種的數據,充實公共健康紀錄,而豐富多樣的公共健康紀錄能催生更合理的政策。
四、掌控再入院率:看病費用之所以上漲,原因之一是患者再入院率居高不下。利用大數據分析,按照過往紀錄和患者特點,醫院能識別高風險病人,提供必要的護理,降低再入院率。
五:辨別詐騙犯:保險商利用大數據分析,令醫療詐騙犯和盜用身份者無所遁形。
六:簡化流程提升質素:隨着醫療機構規模擴大,必須提高效率才能保持優勢,利用大數據優化醫療過程,簡化工作流程之餘也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美國投資圈有個奇妙的夢想,假如10年內你沒患上致命危疾,未來的醫療科技可讓你活到120歳,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風雲人物|AMD蘇姿豐膺《時代》雜誌年度CEO
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超微半導體(AMD)主席兼行政總裁(CEO)蘇姿豐Lisa Su)為年度行政總裁。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車品覺)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新發明|鳥類雙腿無人機 短距離跳躍飛行
無人機通常採用4組螺旋槳設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受雀鳥啟發,設計一款鳥類飛行器RAVEN。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智慧出行|半數港人有意乘坐自駕汽車
香港近年推動智慧出行,元朗錦綉花園今年8月起,試行5G自駕穿梭小巴。百度蘿蔔快跑今年11月底,亦獲香港運輸署發牌,在北大嶼山測試自駕車。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台灣AI手語主播報天氣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及公共電視合作,推出「人工智能(AI)手語氣象主播」計劃,以便在颱風、地震等緊急狀況時,協助聾人即時掌握消息,料明年下半年上線。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Sora文字變短片模型 供訂戶使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向全球大部分用戶,開放最新影片生成模型Sora Turbo,惟歐盟地區及英國例外。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醫療科技|足踝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她領導團隊所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最近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5獲頒「創新獎」殊榮。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