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你活到120歲(車品覺)
世上任何一個國家,慢性病管理都是醫療服務提供者最難對付、費用最高、增長最快的問題,美國醫療部門每年花費數萬億美元來支付醫療賬單。根據2013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全球超過95%人口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三分之一的病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得了這些病。
從科技角度看,隨着大多數醫院加快電子病歷系統和醫務資訊化,醫療大數據每天數以PB計的速度迅速增多,它們來自各種各樣管道,從住院到康復過程中醫患之間的交互數據,乃至可穿戴及醫療設備所產生的各類數據。
整合醫療資訊好處多
可是,醫療數據不只體量龐大,而且範圍廣、程度深,也非常混亂。過去各自為政的做法導致互用性匱乏、數據標準缺失、治理和品質問題分歧,令數據的可用性不高。在最近的調查中,僅16%醫療公司高管有信心克服數據互用性問題,逾半數自認無法在3年內建立起所需設施來克服挑戰。
雖然有太多困難,但醫療大數據近年來已經在識別、診斷、治療、管理和了解慢性病方面取得了跨越式進步,再加上可穿戴裝置採集的「貼身」即時數據,怪不得在美國跟醫療業務投資人交流時,有人說個性化的藥物匹配時代已經開始。
聽來似乎有些矛盾,我們不是說醫療機構壓力山大嗎?沒錯,美國醫療界正在以「病人價值」為溯源作深度變革,改善病療品質同時減低運作成本,不相信的話先看一些成功方向:
一、分析電子病歷:醫生共用電子病歷可以收集和分析數據,尋找降低醫療成本的方法。醫生和醫療機構之間共用患者數據,能夠減少重複檢查並改善患者體驗。
二、分析治療趨勢好處:例如對兒科病房醫療數據的統合分析,有助更早識別潛在的嬰兒感染趨勢,從而杜絕感染源。
三、管理數據用於公共健康研究:診所和醫院會提交關於健康狀況和免疫接種的數據,充實公共健康紀錄,而豐富多樣的公共健康紀錄能催生更合理的政策。
四、掌控再入院率:看病費用之所以上漲,原因之一是患者再入院率居高不下。利用大數據分析,按照過往紀錄和患者特點,醫院能識別高風險病人,提供必要的護理,降低再入院率。
五:辨別詐騙犯:保險商利用大數據分析,令醫療詐騙犯和盜用身份者無所遁形。
六:簡化流程提升質素:隨着醫療機構規模擴大,必須提高效率才能保持優勢,利用大數據優化醫療過程,簡化工作流程之餘也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美國投資圈有個奇妙的夢想,假如10年內你沒患上致命危疾,未來的醫療科技可讓你活到120歳,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宗教科技|新基準測試LLM模型價值觀
英特爾(Intel)前行政總裁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最近與10年前首次投資的「宗教科技」公司Gloo合作,推出一項「蓬勃發展人工智能(Flourishing AI,簡稱FAI)基準」測試,以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與人類某些價值觀的契合程度。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佳能創新產品|訂製AI商務方案助轉型
佳能香港日前舉辦「THINK BIG」年度活動,介紹一系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的創新產品。新產品包括首度在亞洲亮相的全新imageFORCE多功能影印機系列,以及進階AI Genie 2代理平台系統等,協助企業加速自動化與高效營運。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跨境醫療科技|AI客服打通跨境牙科服務
隨着港人北上醫療成為新常態,如何提升跨境體驗與服務效率,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Grok 4|應用廣 懂抓數據預測球賽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xAI在發布會,介紹Grok 4多項應用場景,例如參考現實世界的觀測數據及加入物理常數,示範在網頁瀏覽器即時模擬兩個黑洞相撞的畫面。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Grok 4|港免用VPN可玩 月費234元 同步推頂級訂閱 採超強多模態代理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上周一次過推出兩款新模型,分別是Grok 4及Grok 4 Heavy。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掌握下指令 釋放AI真潛力(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Deepseek、ChatGPT和Perplexity等迅速普及,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利用AI寫作、整理會議紀錄、翻譯,甚至進行商業分析。
- Posted July 1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