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大數據開始落地(車品覺)

圖片:SpaceX
太空科技聽起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領域,但這個結界已漸漸被打破。近年來,由於建造和發射衞星的成本大幅降低,現在有很多科技公司都想進入這個市場。
除了SpaceX和OneWeb去年分別拿到10億美元和5億美元融資之外,以研發小行星採礦技術為主的太空觀測衞星初創公司,今年也得到了Google創始人佩奇等投資者的垂青,這意味太空科技領域已經成為風險投資(風投)的新方向。
2012至2015年,打造地球觀測小衞星(也就是把相機送入太空軌道,定期拍攝地球照片)的公司佔到太空科技融資的一半以上,這一切令地球觀測成為目前太空風投最主要的投資主題。
增長潛力慢慢釋放
從歷史上看,遙感數據的主要客戶是國防和情報機構,至今依然如此。2015年,地球觀測數據的採購金額為16億美元,其中約65%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國防和情報機構。這類客戶的特殊性質導致銷售過程非常複雜,尤其是對初創公司而言並不簡單。
儘管如此,地球觀測數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增長機遇。這些公司都在採集地球可見光譜圖像,也會在衞星上配備新式的感測器收集獨特的數據。這些「太空大數據」除了用作軍事用途外,目前主要用於農業、採礦和能源等行業。
諮詢機構預計,在2020年後,每年發射的地球觀測衞星將超過500顆,它們將採集大量的地理空間數據。但這些數據將被如何使用,如何從圖像中獲取有價值的見解,以至於如何普及到商業社會中,其實還有待發掘。
儘管如此,有些公司已經及早瞄準了這一領域, 例如探索如何通過遙感數據,計算大型商場停車場內的汽車數量,藉之預測業務。另外,有人利用衞星圖像來監控工程的施工或生產進度。這只是冰山一角,地理空間大數據的潛力才剛剛開始釋放。未來它們的目標客戶可能包括對沖基金、進出口商人和政府機構。
我就知道有國家用這種數據,提早預測進出口量和監察非法開採礦山,結果相當準確。總的來說,地球觀測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正如大部分的創新科技一樣,在未來3至5年,地球觀測大數據的實際使用情況還有待觀察。
總的來說,太空科技開始變得愈來愈落地,再不是遠離塵世的「高深科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董事會三招加強AI監管網安(陳漢偉)
隨着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企業董事會對AI應用的決策,直接影響公司的競爭力。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智能眼鏡|Meta推Oakley版新智能眼鏡
Meta Platforms將擴大與意大利眼鏡商EssilorLuxottica的合作,以Oakley、Prada品牌推出人工智能(AI)智能眼鏡,並已在Facebook及Instagram平台開設專頁,預告明天發布新產品。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中大研TenoGel加快肌腱癒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王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及澳洲蒙納士大學,研發加速肌腱癒合的仿生肌腱水凝膠TenoGel。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2D電腦|首台二維材料電腦面世
矽是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技術發展至今約80年,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腦、電動車等產品。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AI令人變蠢|依賴ChatGPT損大腦學習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新研究表明,ChatGPT可能會削弱批判性思考能力,實際上可能會損害學習,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AI取代部分僱員|亞馬遜高呼擁抱AI 預告削人手 CEO提醒員工 學新知識求變有着數
亞馬遜行政總裁賈西日前發表內部備忘錄,提醒員工「要對AI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新知識」,更預告部分僱員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同時或因AI而創立一些新職位。
- Posted June 19, 2025
- 0
-
中國人工智能實力狂飆突進(車品覺)
AI產品的全球滲透速度,遠遠超越以往的科技創新產品,如互聯網發展足足花了23年才讓北美以外的用戶佔比超過90%,而ChatGPT僅用3年就完成這目標。
- Posted June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