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創業育成記
有首爆紅網絡金曲,歌詞裡有一句,「咪氹我啦講心不講金… 點再敢去行信和買超合金」,擊中港男要害而走紅。現實裡香港不似美國矽谷或者北京中關村,你若是IT人,其貌不揚,時常著牛記笠記,會被視作「Entrepreneur」或至少「屌絲IT男」。最近暢銷書作者兼矽谷創投天皇 Peter Thiel來港出席講座,望住筆挺老西的論壇主持說:「現在矽谷有個笑話,富豪都著tee著牛仔褲,只有窮人會著西裝。」相反在香港,如性格內向,喜歡ACG,就只會被冠上「毒」和「宅」等字眼。在香港做IT男,甚艱難!
鏡頭一轉,編輯今天約了IT男孩林杰勇。他今年26歲,個子不高,瘦削。訪問當日,大家相約在地鐵站,沿途數分鐘的路程甚少交談,忽然阿勇指着迎面一塊招牌問道:「這物流公司你識嗎?」編輯當時摸不着頭腦:「不知道,你為什麼問?」阿勇解釋是隨口問問,遇上陌生人,港IT男明顯不是破冰高手。
林杰勇有份創辦的Startup,從事虛擬實景(VR)技術。香港硬件及VR技術發展尚未成熟,這類Startup風險甚高。他的wechat帳號是「火勇火」,兩個火團圖案圍着「勇」字,彷似在告訴他內心也有團火,有份堅毅。
三年前的阿勇比今天更內向,「以前好少出外,很少去交際,週末會留在家中」,但一次的暑期實習,卻改變了他的路向。
改變一生的上海之旅
2012年,阿勇正在城市大學就讀創意媒體科系二年級,有一天在Facebook上看到有同學分享數碼港的實習計劃,大型科技企業易安信(EMC)正招聘實習的軟體工程師,阿勇即使不是主修資訊科技工程,因自小對資訊科技的熱愛,便決定報名一試,剛巧EMC需要一個有多方面技能的人才,阿勇便成功入圍,到EMC的上海分部實習兩個月。
在上海的夏天,他在EMC體驗大企業的運作,公司願意投放資源培訓員工,有不同的講座讓員工參加,同時感受到同事對學習的熱情,公司亦主動邀請阿勇向同事介紹香港的文化及旅遊景點,增進彼此交流。實習期間,阿勇也有參加數碼港在上海的交流活動,參觀不同的科技企業及學術機構。
阿勇曾在大學三年級於學校內部實習,與教授從事研究工作,但他認為數碼港提供實習較貼近現實的商業世界,「他們提供不同公司讓人選擇,工作與現時的商業系統有關…而學校的項目或實習,比較趨向學術層面」,這亦釋除了他以往在內地工作的疑慮。
開啟創業的腦電波
實習之後,阿勇繼續參加數碼港的活動,「兩、三年前,數碼港是一個主要來源 (ICT活動),讓學生可以了解有關ICT的活動及比賽」。前年他參與一個與穿戴科技有關的工作坊,當時他研發了以腦電波為手機解鎖上鎖的程式,吸引了報章報道,這些經驗啟迪了他創業之路。
阿勇相信VR是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他甘願放棄大學研究助理的工作,今年年初投身Startup,打算借助VR技術,研發以腦電波、心跳等體感來控制的輸入設備,亦打算透過VR及AR(擴增實境)技術,讓人透過裝置看見立體的地圖,讓眼晴去旅行,目標是在一年內讓產品面世。
阿勇自言,若不是參加了數碼港的實習及其他活動,自己無可能會有膽色去創業,只像自己的同學,做一個打工仔,「如果没有這些機會(數碼港活動)的話,就不會這麼容易去創業,也没有這麼容易接觸到電腦科學及資訊科技的知識」。
父母想阿勇穩定地打份工,阿勇卻希望趁自己還年輕決心為自己打天下,出身基層家庭的他,靠自己資金去創業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但仍會「try my best」,會在家庭聚會展示自己在VR裝置的研發成果,爭取家人親戚對他做Startup的支持。阿勇正考慮申請數碼港的資助及培育計劃,亦努力地在深圳尋找投資者。
點燃內心那團火
與他傾談一小時多,慢慢感受到他對科研那團火,過去三年的歷練使宅男浴火重生,不只發揮阿勇在資訊科技方面的天賦,認識更多興趣相近朋友,亦激發他創業的意志,而他的一團火亦燃燒到自己的妹妹身上。
林燕玲比阿勇少兩歲,主修設計,因哥哥的鼓勵而在2013年參加實習計劃,「如果我無參加呢個實習計劃而接觸數碼港,我會少了許多工作經驗、人生經驗、新朋友。」
她也看到哥哥的進化,「哥哥真的變了許多,主動也有主見,技術知識更進步。由一個自己喜歡研究,自己砌電腦的人,轉換成一個有思想、有計劃的能力者。我好proud of我哥哥是一位強者」。
在數碼港的三年,不只是家人看到這個宅男如何尋找到志向,負責實習計劃的數碼港知識及人才發展中心經理梁德明(Terence)也說,「阿勇為人是較慢熱,未必清楚自己的選擇,不過他有明顯地進步,有幾次機會讓他接觸傳媒,變得較成熟穩重…第一次接觸(上海實習),已感覺他為人有熱情,對比其他同學,他其實比較積極,會主動與我們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
Terence又指,阿勇在實習後,繼續參加數碼港的工作坊及比賽,開始懂得實踐自己的意念,願意為創業的理想踏出一步。
香港尚有很多「阿勇」需要伯樂
香港有無數的「阿勇」等待被別人發掘,數碼港四年來專門提供科技行業的實習機會,包括微軟、思科及IBM等大企業在上海的辦事處,也有本港及美國矽谷的Startup,實習位置約40至50個,學生擁有到外地見識的機會,讓年輕人感到「這機會是屬於我的」,不再覺得自己是零。
數碼港今年剛開設到網龍公司的實習計劃,Terence形容網龍在福州的辦公室很像Google,近酒店級住宿、海盜船、泳池、球場,讓實習同學有充足的娛樂,亦有不同的培訓課程,開拓同學的眼界。
至於在Startup和大公司的實習情況有何不同,Terence表示,Startup團隊小,同學與管理層接觸極密切,「老闆坐你隔離」,自主度及彈性較大;相反大公司的工作較穩定,同學可以學習企業的運作及制度。
Terence說,數碼港想做「Internship Hub」,同學可以選擇在香港、內地或美國實習,機票住宿由數碼港資助。四年來申請的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去年收到500至600個申請,同學會主動接觸數碼港,以取得到實習的機會,令人感到鼓舞。
本文屬 StartupBeat + Cyberport 聯手合作的 #StoriesEmpoweringStartups 系列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起底|OpenAI o3恐淪為起底工具
社交平台X有網民發現,o3尤其擅長針對相片的蛛絲馬跡,推斷城市、地標,甚至場所的可能地點,更會列出推理背後的理據,例如代表特定國家的某種顏色車牌、標誌上的特定語言或書寫風格等。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GenAI|九成早期使用者已享回報 IT網安客服三大類 應用比率最高
美國雲端數據庫服務商Snowflak與企業策略集團合作,近日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根本投資回報率》全球研究報告,在2024年11月21日至2025年1月10日期間,在全球9個國家調查3300多個組織,最後收到1900名商業及資訊科技(IT)高層的意見。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AI 與機械人的前沿發展(吳壽冠)
近期的發展焦點,則是代理型人工智慧(Agentic AI),讓 AI 不僅能執行預設任務,還能作出推理,動態調整策略、整合多模態數據,並與環境互動。至於下一個發展重點,很多業內人仕皆認為是實體人工智慧(Physical AI),把人工智能加入一個「身軀」(Embodiment),融入我們生活及工作各個環節,進一步改變人類生活與產業運作模式。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AI時代的斜槓與韌性(黃岳永)
還記得筆者早前與大家分享所開發的人工智能(AI)聊天程式「Professor E」嗎?這位具有深厚創業經驗的Professor E,能夠與學生進行自然語言互動,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興趣愛好和情緒狀態,並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情緒輔導。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未來預言|蘇萊曼預言 智能將成新貨幣
微軟人工智能行政總裁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近日接受新聞工作者泰帕克(Jules Terpak)的YouTube頻道訪問時表示,在人工智能(AI)年代,生活成本大幅降低,日後或只需更少收入,便能維持生計。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AI電影節|美著名編劇揚威
由香港科技大學早前舉辦首屆「AI電影節」,活動吸引業界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著名出品人向華強與演員向佐等。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
-
應科院|25年轉移1500項技術
截至去年底,應科院已向業界轉移逾1500項技術,取得1100餘項國際專利,並在取得最多美國專利的頂尖研究和政府機構中排名第42位。
- Posted April 2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