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工作生活平衡 六個要做的事情
為了保持優秀的工作表現,所承受的壓力十分大,肩上的責任及要守的死線,影響着同事的個人生活,身體精疲力竭,引致健康問題之餘,也令自己對工作感心灰意冷。
以一個領袖而言,這樣的情況對公司只會有害,讓團隊成員變得健康及有活力,才能達到目標及保持高效的生產力。你應該在公司內製訂一套守則,不要讓工作侵蝕員工太多私人時間,以下是六個要做的事情,讓員工擁有工作生活平衡。
1. 以身作則
有些主管每週工作80小時,尤如告訴下屬也要瘋狂加班,但其實主管也是凡人,需要時間充充電及享受私人空間。即使主管習慣了日以繼夜工作,在假期也要埋首文件當中,但為了向下屬樹立榜樣,是時候停止這樣瘋狂加班了。
2. 不要隨便獎賞工作狂
對於經常加班、在週末開工、把工作帶回家的同事,公司予以讚賞,然後變成公司潛規則,這並非明智之舉,最終會令每位同事受害。即使有時要趕專案,不免要加班完成,但平日不應隨便讚賞加班及在週末開工的員工,更不應成為常態。
3. 鼓勵假期
假期是讓員工去放鬆,去追求個人興趣,與朋友家人共聚。有些主管會自豪地說自己的員工已經没有放假多少年,但這些主管不明白員工的工作效率已慢慢地惡化。
有些公司已給予員工無上限的有薪假期,向員工的自律能力投下信任一票,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充電。
除此以外,主管應尊重員工的假期,除非有很緊急的事情,否則不要打擾員工放假,讓他們真正地放鬆,上班時能全情投入工作。
4. 了解什麼事情可讓員工變得有活力
其實在實踐工作生活平衡時,總存在一些灰色地帶,根據Time網站一個調查,對於透過科技在上班時間後能處理工作,美國42%的全職僱員是抱着正面看待的態度。
千禧世代(即出生於1980至2000年的人)其實不介意在晚上回覆電郵,或在周末回覆訊息,關鍵的是要全面地審視他們的工作表現,了解什麼事情可讓員工變得有活力,或者什麼事情令他們心灰意冷。如果員工願意下班後也回覆電郵,便給予讚許。
5. 使用節省時間的高科技
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有效地增加員工與工作的連繫,這些科技也能夠幫助實踐工作生活平衡。
公司主管可以令團隊工作變得更有效,又不用犠牲員工的私人時間,尋找一些軟件讓員工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把要求員工在下班後或週末工作的機會降至最低。
6. 彈性處理工作時間及地點
某些日子,員工不能避免加班或在週末工作,但如果在其他日子,員工能夠提早數小時下班,及時去診所看醫生,或看小孩子的天才表演,便不會感到那麼疲累。現時科技先進,員工即使不在辦公室,也可以靠電話及互聯網跟公司聯繫,增添工作的彈性。
有智慧的主管應明白到,開心及有活力的員工,能擁有高效率的辦事能力,實踐工作生活平衡,改善到工作氣氛。主管及員工關係會更加好,可以留住能幹的人才,一起達成事業上的目標。
來源:Firas Kittaneh / entrepreneur.co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掌握下指令 釋放AI真潛力(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Deepseek、ChatGPT和Perplexity等迅速普及,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利用AI寫作、整理會議紀錄、翻譯,甚至進行商業分析。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YouTube新政策|生成影片泛濫 YouTube出招嚴打
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最近公布兩項政策變動,將從下周二(15日)起開始生效。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Grok 4|號稱學術能力達博士級
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昨天發布最新版聊天機械人Grok 4。馬斯克稱,Grok 4是「全球最強AI模型」,處理學術問題的表現達到博士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三星新摺機|Z Fold 7僅厚4.2毫米
南韓三星電子周三(9日)發表3款全新智能摺機,分別是像書本折疊的Galaxy Z Fold 7,儲存空間為256GB至1TB,售價15198港元起。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力撼Chrome霸主地位
據網絡分析公司StatCounter今年6月數據,Google Chrome擁有超過30億用戶,穩佔全球瀏覽器63.35%市場,大幅拋離排名第二、市佔率僅16.25%的蘋果公司Safari。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Perplexity推AI瀏覽器 當上網秘書 聲控自動執行任務 如「第二大腦」
不少科企自研網絡瀏覽器,透過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替用戶自主執行及決策一系列操作,這不但深度整合各項技術,亦有助企業收集用戶行為數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AI驅動地質工程轉型(湛家揚博士)
在全球邁向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地質工程正悄悄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智慧革命。
- Posted Jul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