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施政報告的期望(莫乃光)
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未來必須聚焦以創新科技幫助企業轉型,利用科技提升勞動人口的生產力,同時刺激投資、加強本地科研發展,把握經濟機遇。隨着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等方向,將需要大量數據分析、程式編寫、網絡安全等專才,政府加大力度培訓、吸引和挽留人才至為重要。
去年11月我向政府提交2017年《施政報告》及2017-18年《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書,結合外國經驗及IT業界反映的意見,就推動香港經濟和資訊科技行業發展、人才培訓、科技教育、推動創新和數據經濟、電訊和廣播政策等,針對香港發展科技的燃眉之急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
香港政府近年大談創新科技,但政府的電子服務水平尚待提升。當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地政府主動招募頂尖科技專才協助,透過內部改革改善使用體驗、開放數據,又研究如何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幫助提供公共服務,實在值得港府借鑑。
政府正為IT採購協議進行新一輪招標,雖然調低部分項目價格佔評分比率,但對科技中小企和初創公司而言,透過常備協議參與政府項目壯大企業門檻仍然很高;去年推出的科技券反應熱烈,我建議透過「科技初創企業鑑定計劃」和「科技應用市場試驗計劃」,協助科技公司和人才與政府內的潛在用戶合作,創造機會。
在我接觸到的大小科技公司甚至其他行業,最大問題仍然是缺乏科技人才,而科技人員希望提升技能,自我增值。因此在我建議書中的「吸引和培育科技人才」篇幅最大。港科院上周發表有關STEM教育的研究報告,倡議把高等數學視為獨立科目,解決大學工程科目學生欠缺數學根柢的問題,顯示課程改革對人才供應的重要性。改革中小學ICT課程、專科專教,加強師資培訓,刻不容緩。
去年秋天我往新加坡考察期間,目睹該地政策的進取,資助國民進修ICT技能,吸引科技專才回流,鼓勵跨界別合作推出科技進修課程,提升國民的科技知識水平。金管局最近推出金融科技實習計劃培育人才,我認為政府可以做得更多。我建議支持商界與科技公司、專業協會、大學合作提供熱門技能的課程、實習機會和獎學金。香港的持續進修基金完全落後於時代,面對人工智能取代低級工種的未來,應支持就業者提升科技能力和轉型。
我亦建議由政府跨部門與持份者理順創新商業模式與現有法例之間的矛盾,盡量令法規平衡創新與公眾關注。開放數據方面,政府的開放數據平台鼓勵私營機構開放API,是未來發展智慧城市的前提。
去年度《施政報告》投放超過180億元予創科局用於基建、提供資助和投資等,當中120億元用於科學園興建大樓。最近政府與深圳簽訂協議,將會在落馬洲河套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河套區範圍巨大,單單土地平整估計成本數以百億計。這些基建投資的一半已足夠推行我的全部建議,對業界和企業的效果相信會更加立竿見影。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融資消息|Bowtie獲5.46億C輪融資 Sun Life永明領投
虛擬保險保泰人壽(Bowtie)獲7000萬美元(約5.46億港元)C輪融資,由香港永明金融(Sun Life永明)領投,為全亞洲以「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營運網上醫療保險中最大規模融資。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跳脫代工思維 發揮AI大用(林國誠)
人工智能(AI)已逐漸成為現代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手術機械人|AI機械人自主切除豬膽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校的研究團隊早前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機械人》發表論文,介紹一款手術機械人SRT-H,聲稱可在無人干預下,自主完成膽囊切除手術。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ChatGPT新功能|擬推購物結賬功能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打算把結賬系統整合至ChatGPT,讓用戶在平台上直接完成購物流程,並向商家收取佣金。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谷歌搜尋升級|AI代致電預約
科技巨擘谷歌(Google)最近宣布將升級其網絡搜尋服務,推出多項基於人工智能(AI)的新功能,包括把Gemini 2.5 Pro模型與深度搜尋(Deep Search)功能整合至旗下搜尋引擎的AI模式。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3D成像技術 減病人接收輻射
CT掃描常見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及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惟缺點是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的輻射之中。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數碼港AI論壇|探討港企轉型策略 倡運用數據創新 大灣區合拓產業
無論金融交易紀錄、商業或公共服務,本港每日產出海量數據,惟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仍不時遇到困難,例如數據安全風險、缺乏相關應用案例參考,或對建立合法、合規的數據庫無從入手。
- Posted July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