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矽谷看香港 發展IT是「土壤問題」(莫乃光)
多年來,本港的資訊科技界面對的最大問題,肯定是人才不足。企業「請人難」,有些老闆希望從海外或內地引入人手,但外援未必了解本地應用情況,未必能夠解決問題之餘,反而可能製造更多問題。
另一方面,近年資訊科技界內不少年輕人創業也加劇了「請人難」,我認識不少在大機構工作了數年的年輕人,以至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決定追求自己的夢想,其中大多是能力、質素都較高的一群,此消彼長下,企業請IT人自然難上加難。
上周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公布的研究指出,六成半本地企業都覺得聘請員工困難,當中最難請人的三大職系,為銷售、工程和資訊科技;另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研究同時指出,聘請IT人員的招聘廣告,今年第二季卻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成,換句話說,供不應求的情況,恐怕只會更趨嚴重。
過去的兩周我在美國休假,其中大部分時間在矽谷度過。轉眼間,我離開矽谷返港發展已經超過20年,今次在美國亦趁機與當地的香港IT人見面,聽聽他們的看法,其中有20多年前認識的老朋友,也有多年前香港認識的年輕創業者,近年隨公司到矽谷發展,亦有新相識。
首先,矽谷的科技產業氣氛是良好的,樓價貴、交通擠逼,都反映出熾熱的氣氛。雖然矽谷吸引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到當地發展,但肯定與香港同樣甚難請人,工資更是水漲船高,卻不見當地老闆抱怨,因為他們都知道,那裏的發展環境始終是世界第一,一分錢,一分貨。
專科生質素下滑
與當地香港IT人的分享中,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是世界級的,在矽谷的成績不比任何人差。當中有幾位朋友在香港創業的公司,數年前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後,團隊一半人過了矽谷繼續發展,他們特別指出,當年他們屬於2000年科網熱潮最後一批在香港以「高成績」入讀電腦科的學生,而在學習和工作環境遇上的同輩,都是「有料之人」,對他們這些年的發展大有幫助。
他們眼見近年香港入讀科技科目的大學生門檻下降,設想如果今天創業,要覓得頂尖人才,的確會較困難。
由此可見,政府說要吸引學生修讀科學、數理、工程、電腦等科目,方向絕對正確,可惜的是,具體政策至今欠奉,只聞樓梯響。
科技產業要營造健康的生態環境,除了鼓勵創業,同時亦要創造更多有發展潛力的、高質素的「好工」,包括大型跨國企業研發的工作,沒有這些,就較難吸引更多高質素的學生修讀數理、工程、電腦。
我問這些年輕創業朋友會否考慮返港創業,他們說不會排除這可能,但既然已身處創業「天堂」,返香港「從頭開始」,實在要很好的理由。向中國發展呢?他們的回應是,中國市場太難懂,要做最好還是面向全世界。
面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的人手錯配,甚至整體發展的問題,當然不是「土地不足」能解釋,不過,原來「土壤不夠好」才是問題所在;同樣,與其只埋怨人才不足,問題原來不在數量,反而是質素。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